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两条腿”走路

02.08.2018  10:41

我国工业发展在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现存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传统领域,新的发展动能主要产生于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并且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均可释放。进一步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解决好传统领域的老问题,也要补足新兴领域的“短板”,需要“两条腿”走路,在“存量提质”和“增量提速”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是以钢铁等冶金行业和煤炭等采矿行业为代表的典型的传统领域规模较大,在工业中长期占有较高比重,但这些具有规模效益特征的传统领域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已明显减弱。

二是具有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发展持续向好。2017年,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6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处于制造业前10位。可以看到,这些行业内部的结构调整都比较快。

三是新兴制造业企业发展不断提速。新兴制造业主要以高科技企业为主,比较典型的行业包括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这些行业已经对制造业更好发展形成一定的支撑,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短板”,比如,高端材料制造方面就亟需取得突破。

我国工业企业当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多集中于传统领域。应该看到,传统行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效应虽然减弱,但规模比重依然较大,是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因素。

还要注意的是,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一方面,传统工业企业通过改造升级可以成为现代化的新型企业。比如,一些智能化、绿色化的矿山、生产线就正在成为传统工业企业的重要利润源。同时,经过长期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企业也不再局限于传统业务,而是开始从事新兴领域的业务,或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开展生产活动。这部分企业也正在成为新兴行业的重要支撑。例如,新材料制造、高端装备制造、AI医疗设备制造、生物制药等新兴行业都有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发挥重要作用,有的企业是新兴行业的材料供应商或配套企业,有的企业甚至是新兴行业的领军企业。另一方面,新兴行业是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传统工业的创新和传统市场的升级,新兴行业也难以实现更好发展。

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上发力,实现“两条腿”走路。

一是要存量提质。解决好传统领域的老问题,以提质为目标,在传统工业领域加速改革,进一步推动包括煤炭等传统采矿业企业的转型发展,推动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位移。在这个方面,重点是退出低效的存量资产。低效的存量资产缺乏市场竞争力,是传统工业企业的重要亏损源,但恰恰由于人员、债务、机制等问题,难以市场化退出。提高传统工业运行质量,应首先退出一批低效的存量资产。对于一些资产总量大、职工人数多、贷款数额高的低效存量资产,可借鉴相关改革试点的经验,通过剥离低效资产和业务等进行“瘦身”。钢铁、煤炭以及一些发展历史较长的传统工业企业的主要问题是效率低、债务高。这两大结构性难题均与低效资产有关,可统筹解决。

二是要增量提速。补足“短板”,以升级为目标,加速在新兴工业领域的创新,重点是瞄准材料制造等薄弱环节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在这个方面,主要是以新材料为突破口,推动新兴行业加快创新。当前,我国制造业上中下游的发展步伐不一致,具有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下游消费品制造企业发展态势较好,中上游材料制造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制造业整体向中高端位移形成制约。应该看到,下游制造业发展态势好,有一定的市场因素,其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第一梯队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升级,还是要提高设备、材料的国产化率。对此,仅依靠下游制造业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加快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要聚焦市场应用建立特殊材料协同创新网络。针对我国高端材料供应不足的现状,可有重点地选择特殊材料领域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同时支持新材料协同创新项目,加速完善高端制造技术体系。建议政府将各类支持政策,从重点支持单个企业创新转变为有针对性地支持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协同创新。

总的来看,传统行业为新兴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新兴行业的壮大也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支撑。因此,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存量与增量两方面的改革相辅相成。既不能再让传统企业“背着低效的包袱”谈转型,也不能让新兴企业在缺少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单打独斗”搞创新。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周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