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振兴民族奶业贡献石家庄力量(市长 邢国辉)

24.08.2016  20:07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为振兴民族奶业贡献石家庄力量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邢国辉

奶业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奶业对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奶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对振兴省会奶业寄予厚望。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奶业强市”目标,建基地、夯基础,抓企业、强龙头,给政策、优环境,严监管、保安全,持续提升奶业供给质量,推动奶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倾力打造优质奶源基地,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壮大奶业,拥有优质奶源是前提和基础。我们把发展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奶牛养殖作为做大做强奶业的“奠基”工程,推进奶牛养殖“出户入园”,实现了由分户分散饲养向集中标准化规模饲养的转变,抓住了奶业安全的源头。

一是规范奶牛养殖秩序,实现散养入园。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扶持奶农的八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停收散奶、严查严管等措施,疏堵结合,全市10万头散养奶牛全部实现入区饲养。同时,全面整顿基层奶站,实行“挤奶进厅”,推进规模养殖小区与奶站一体化建设,落实了监管责任。

二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养殖水平。支持鼓励奶牛养殖场区通过联营、入股、买断等多种形式向牧场转型,对暂不具备转型条件的小区大力推行“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挤奶、分牛计量、分户核算”的“四统二分”养殖模式,目前全市牧场模式奶牛养殖场达到252个,占全部奶牛养殖场的86%。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部省市县”四级联创、梯次推进、逐级验收、挂牌管理模式,创建县级以上奶牛示范场195个,省部级示范场42个。

三是实施乳粉用奶牛场标准化建设,加快提档升级。支持151家乳粉用奶牛场实施标准化改造,全市90%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区)使用了全日粮混合饲养、奶牛卧床和自动饮水等先进技术。鼓励支持乳品企业自建牧场,君乐宝生态观光优致牧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扶持乳品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奶业龙头

做大做强民族奶业,根本上要靠一批有创新能力、有竞争实力、有品牌魅力的奶业龙头企业。

我们坚持“扩规模、树品牌”两手抓,不遗余力支持石家庄君乐宝、河北三元等乳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迅速发展壮大。

一方面,千方百计扩大企业规模。市政府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保证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占补平衡指标、优先办理各项审批手续、优先申报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政策,支持优势企业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我们支持君乐宝集团兼并了行唐太行乳粉厂,预计今年君乐宝集团将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北京首农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了年产4万吨婴幼儿配方乳粉及25万吨液态奶的河北三元工业园项目,从项目奠基到竣工投产仅用了20个月,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培育名优品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综合运用冠名竞赛活动、电视节目等市场营销手段,唱响君乐宝、三元这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实现了产品和市场持续“双赢”。支持君乐宝乳业在业内首创了四重检测体系,即企业自检、行业检验、国家抽检和国际权威的第三方独立检测,确保每一罐奶粉的品质。

三、切实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保障奶业发展

奶业是民生工程,是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食品产业特别是奶业作为支持发展的重点新兴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给政策,要素上支持。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乳粉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乳粉产业发展资金筹措及补贴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立项、土地、资金、保险、保障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4年至2016年,全市累计支出2.48亿元,争取省级资金5.02亿元,重点支持乳粉企业发展、配套建设优质奶源和饲草基地、完善奶牛场粪污处理设施、奶站视频监控网络升级改造等,促进了产业发展。

二是勤调度,工作上强化。为加快推进奶业发展,我们探索实行了重点工作课题式设计、项目化管理、工程式推进的工作模式,每年将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生鲜乳质量安全等重点工作列入项目,逐项落实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套任务目标、一套保障措施、一套考评办法的“五个一”要求,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坚持月有进度、季有形象、半年点评、年终总评、全程问效,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抓研发,创新上扶持。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政府出资1000万元,支持君乐宝集团建立了乳业技术中心,先后完成创新项目150多项,被评为国家乳品专业研发分中心、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功能性乳酸菌工程实验室。组织相关部门和乳企开展奶牛冻精质量检测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推广高产良种奶牛胚胎移植,泌乳牛平均年单产达到7吨以上,提高了养殖效益。

四是治污染,环保上加强。粪污污染是制约奶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市财政投资3000万元、争取省级乳粉业污染治理资金4800万元,补贴奶牛养殖场投资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积极探索、试验成功了以泰中能源为代表的“沼气工程+资源利用”集中处理模式和以润农欣、康丰公司为代表的“干清粪+生物利用”处理模式,既解决了粪污处理难题,还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

四、强化生鲜乳品质量监管,确保奶源安全

奶业发展事关食品安全、事关生命健康、事关国民体质,必须加强监管,确保安全。我们始终把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锲而不舍地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市畜牧水产局设立畜产品质量监管处和奶源管理办公室,17个农村县(市)区设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机构,每个乡镇明确专人、每个村明确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协防员专门负责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了“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场、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格局。

二是完善监管制度机制。围绕生鲜乳源头监管,探索建立了消毒管理、挤奶设备管理、化验室建设、生鲜乳收购等“八项要求”和“十项制度一项规程”,建立完善从养殖到生鲜乳收购、运输全过程的一整套监管机制和责任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生鲜乳风险评估机制、价格协调和合同化管理机制,每月进行一次风险评估,协调解决奶源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保证了奶农收益,保持了奶业市场秩序稳定。

三是推行奶站视频监控。为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科学化、全程化、信息化,全市共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奶站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奶站、乳品企业、市县畜牧主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实时监控,对生鲜乳收购、运输、储存等环节实行全程监管。去年以来,再次对全市150家奶站实施了旋转摄像头和可视对讲设备升级改造,提高了管控效果。

四是实施质量分级监测。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了奶质检测机构,配备了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监管区域和监管对象全覆盖、必检产品和必检项目全覆盖”的原则,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对全市奶站和运输车辆,市级每年抽检一轮,县级每月抽检一轮,坚决把住乳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实施奶业提质增效工程,支持高标准现代化大型牧场建设,鼓励乳品企业建设自有可控奶源基地,加强奶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到2020年真正建成全国知名的奶业强市,为民族奶业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