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一降”看转型——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考
近来,有两个与“三农”有关的数字值得关注。一是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总量突破8亿人,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58.52%以上。二是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下降到8个百分点以下,约占7.9%左右。专家表示,这“一升一降”两个数字的背后,反映了我国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地各部门切实发挥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一方面,国家财政增量资金的安排持续保持大幅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各地积极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挤出其他领域涉农资金确保脱贫攻坚的投入。
按照国家部署,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标准就是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几年来,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不动摇,真正把钱花在脱贫攻坚的“刀刃”上。一是建立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针对所有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建立总台账,并依托国库信息系统及其他技术手段开展动态监控,实时了解各级、各地、各类资金的安排、拨付和支付情况,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及时发现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二是积极推动扶贫资金全面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明确绩效目标,加强执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落实扶贫资金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求。
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农业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产业兴旺是重点,确保粮食安全是各项产业的重中之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家从“地”和“技”两个方面着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理顺体制,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措施,切实把粮食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在“地”的方面,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制,确保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二是积极支持提升耕地地力,改善耕地质量。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先作业后补助等方式,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相关项目实施,促进耕地地力不断提升。三是加快发展节水灌溉。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225亿元支持各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在“技”的方面,主要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支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二是积极支持种业建设,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2018年,为支持种业基金做大做强,中央财政会同农发行共同向种业基金增资10亿元,给种业产业提供了更多更大更灵活的支持。同时,国家继续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作用,带动种业行业做大做强。三是支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提高科技为农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气象涉农服务能力。
围绕绿色生态导向,多措并举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围绕绿色生态导向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是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督促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财政部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落实情况列为重点改革督察事项之一,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督察的基础上,抓住督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积极拓宽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补贴制度改革。二是在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2018年,全国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2400万亩。三是支持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给予了适当支持。四是支持扩大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中央财政连续4年支持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2017年将山东省纳入支持范围,2018年又将治理范围扩大到山西、河南两省。几年来,各地加强水利工程措施与种植结构调整、农技农艺措施的协同配合,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治理合力。五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2018年,中央财政继续在农作物秸秆总体产量大的省份和环京津地区支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支持实行整县推进。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建立“谁受益谁处理”“秸秆换有机肥”等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六是积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支持100个以上的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各地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把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工作落到实处。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统筹谋划改革发展“硬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对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三农”领域仍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确保“一增一减”。近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2019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上指出,今后两年,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这“一增一减”之间,标志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正在得到凸显。
促进“一进一退”。国家选择325个县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整建制创建,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这“一进一退”之间,标志着我国农业正在迈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李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