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实体经济,工业如何担纲?
□记者 商棠
“目前我省工业发展处于历史重大机遇最为集中、各种优势最能有效释放、跨越提升最为有利的紧要窗口期,省工信厅作为工业主管部门,振兴实体经济责无旁贷,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任重道远。”4月28日,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龚晓峰表示。
贯彻“新理念”,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今年我省工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左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长8%左右;全省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公共区域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压减水泥产能110万吨、平板玻璃500万重量箱、焦炭720万吨。
龚晓峰说,推动工业发展,最紧要的是坚定不移贯彻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发展理念。我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踏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发展还存在新发展动力支撑不够、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营商环境尚需优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工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我们要围绕补齐信息化短板,夯基础、强突破,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和信息惠民;围绕功能疏解产业联动,搭平台、聚人气,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争取在产业率先突破上有更大作为;围绕清洁绿色高效,压产能、治污染,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坚持“两手抓”,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作为传统产业大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当务之急是“两手抓”。一方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质量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不断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以“大智移云”为重点的网络信息产业,大力实施“大智移云”行动计划,推进领军企业发展,构建新兴产业的产品群、产业群。
今年,我省将围绕工业迈向中高端,抓创新、促升级,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培育增强新发展动能,加快实现河北制造向河北创造、河北速度向河北质量转变。一是以千项技改为引擎,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百千万亿”助力工程,加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培育10个省级、争列1-2个国家级示范基地,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50家以上。二是以培育扶持为手段,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工程,继续培育和引导一批“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项目。三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京津科研院所、重点高校的对接合作,深入推进“百校千企”产学研用合作系列活动,加快科研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坚持试点先行、成熟推广,创建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四是以军转民、民参军为路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重点推进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军民融合,跟踪谋划交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军民融合龙头工程、精品工程。
“引扶”并重,让企业更强壮
龚晓峰说,振兴实体经济,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要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市场主体,铺天盖地发展民营经济、顶天立地壮大中小企业。
今年,我省将从三个方面创新工作方法,让企业群体更强壮。一方面是借力搭建大平台。针对市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集合部门优势、汇聚社会力量,搭建技术平台、对接平台、服务平台,围绕各地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指导和帮助市县搞好产业规划,争取国家部委在试点示范、项目、政策上的倾斜支持。另一方面要“引扶”并重引进大项目。结合各地传统优势、产业特色,通过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方式,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河北,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冀发展,扶助落地开工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同时,多措并举扶强大企业。大力实施大公司和大企业家战略,帮助龙头企业及时解决合理诉求、提供亟需行业信息,支持更多的本地产品占领河北市场、抢占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实现以市场育主体、以市场育技术,努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