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报警超七成为无效警情 莫让无效警情挤占“生命热线”
“好无聊啊,你陪我聊会儿天呗?”“酒喝多了,不知道怎么回家了,能派个车过来送我回家吗?”“我跟老公吵架了,被锁在门外面了……”这些不是朋友间的聊天,而是打给110的电话。据统计,2016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接报警1361.1万起,其中无效警情达995.3万起,占全部报警量的73%。
3月20日,记者来到石家庄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听到的是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以及接警员快速的回答声。石家庄市110指挥中心主任朱争告诉笔者,他们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效警情太多,既令接处警人员不堪重负,也挤占了宝贵的报警资源。
在无效警情中,骚扰电话和咨询电话居多。2016年,全省共接骚扰电话319.1万起,占全部警情的23.4%,几乎与有效警情数量接近。而咨询电话在无效报警中数量最多,2016年全省共接咨询电话400.8万起,大部分是咨询政府其他部门业务。接到此类电话,有的靠接警员耐心细致地调解,有时还需要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更重要的是,一些报警人时常纠缠不清,接警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解释,使得真正有需要的人无法打进电话。”朱争说。
为解决无效报警挤占110报警资源问题,去年5月1日起,河北省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非警务报警与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110报警服务台接到非警务报警电话,对非紧急求助报警,应告知报警群众负责该事项的公共服务热线电话或职能部门受理电话。目前,通知明确的28个公共服务平台热线在我省各地的开通率普遍保持在90%以上。此外,承德还增设了民政救助、社区服务、司法调解等热线电话;衡水将群众关注的“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纠纷”、“自来水管道破裂跑水”、“燃气泄漏”、“热力供暖纠纷”等热线一并纳入分流,确保群众各类求助都有部门对口处理。
“新政”实施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接报警918万起,其中非警务报警137万起,分流31万起。然而,与去年全年日均无效报警2.7万起、日均咨询电话1万余起相比,分流效果并不理想。
在基层民警看来,非警务报警分流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石家庄市公安局西清综合警务站去年接到多起劳务纠纷处警任务,而这本属于非警务报警。“在这些劳务纠纷中,有的是夜间打来电话,分流的相关服务热线已无人值守。有的报警人情绪十分激动,对分流做法不理解。有的报警人还提出,是相关部门告知通过报警解决的。”石家庄市公安局西清综合警务站民警王永辉说。
省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中亮坦言,虽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明确了110和相关服务热线的受理范围,但却并没有对分流工作对接主体进行明确,影响了分流工作的运行效果。“如果相关部门职责未能明确,110不受理,老百姓就可能救助无门。”
目前,针对群众的110报警求助,如果事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紧急求助,即使超出公安机关职责,警方也会迅速进行先期处置,同时通报相关部门、单位派员到现场处置。
“公众遇到事找110,既是对110的信任,也是一种心理依赖和路径依赖。”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立源提出,可以借鉴湖南、山东等地的改革经验,通过资源整合、合理设置,借助信息互联、政务互动等方式,将12345政府热线等打造出110这样的品牌效应,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求助有门。只有将拥堵在110线路上的众多问题拆解出去,才能真正实现为110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