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京新机场旁建首都副中心 外交商务部门迁入

23.09.2014  03:44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4》提出的“京畿新区”两核心三区四组团规划(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新机场周边建“京津冀副中心”)

  今天(9月22日)上午,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会召开。本次年会上,由市社科联主管的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了我国首部临空经济蓝皮书——《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4》。该报告提出,应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核心建设京津冀临空经济合作区(简称“京畿新区”),打破三地行政区域束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报告还提出,“京畿新区”应涉及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天津武清部分区域。

  报告还强调,打造临空经济区就是打造一个首都城市副中心、一个京津冀区域的副中心城市,通过空港区与城市功能区的协同发展,实现首都的功能外移。

   设想1:建“京畿新区” 面积2000平方公里

  北京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处,处在京津塘和京保石两个重要经济发展带的交会处,首期规划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4条跑道,航站楼面积70万平方米,客机位220个,年飞行量65万架次,航站楼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

  报告指出,北京新机场是一个跨界、跨区域、跨行政区划的开放性集聚和辐射系统。作为国际枢纽机场,它至少承载了以下三大功能:一是区域性服务中心功能,不仅服务北京,而且服务京津冀区域;二是城市副中心功能,北京新机场将带来空间重构和产业重构,更多承担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三是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也就是说北京新机场将成为京津冀联通全球的重要通道。

  报告提出,要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核心,创新京津冀合作体制机制,充分整合和协调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资源和职能,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跨区域的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京畿新区”)。从北京新机场的空间布局和辐射范围来看,“京畿新区”的空间范围应涉及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天津武清部分区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想2:将临空经济区 建成首都副中心

  报告指出,鉴于北京新机场三地融会的地理位置及临空经济区的各项功能,可以考虑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立首都城市副中心。这既是北京有效治理“城市病”的需要,也是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建立首都城市副中心的条件成熟。

  报告介绍,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区位优越,发展空间和潜能巨大。它位于南中轴延长线48公里处,到北京主城区在1小时车程范围内,与北京主城区距离适中。地处京、津、冀“金三角”区域腹地,发展空间广阔,有利于形成京津冀区域的重要节点。

  同时,新机场临空区交通便利。目前,北京新机场所在区域铁路路网、公路路网布局日益完善,随着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津冀合作功能的确立,还将规划建设连接京津冀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与周边城市、机场、港口的便捷交通。

  此外,新机场临空区环境优良。行政副中心选址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考虑生态环境。北京新机场区域以平原为主,水文地质情况优良。基础生态条件以农田为主,生态资源丰富。同时,随着北京新机场周边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新机场临空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

   设想3:迁入外交、商务等部门 会议集中在此开

  报告建议,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立首都城市副中心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以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为依托,建设首都行政副中心,要根据其位于临空经济区的特点,着力培育有别于东城、西城的国家行政中心区及通州北京行政副中心的特色。从而形成既服务于临空经济区,又能支撑北京政务功能特色的临空型首都城市副中心。

  要优先争取外交、商务、科技、交通等与国际外交相对密切的部门或对交通需求比较敏感的部门整体外迁。这些部门国际交流、国内交流活动较多,外迁到机场周边,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争取发改、建设、规划、国土、卫生等部门的部分机构外迁。这些机构的某些部门,以对外交流、督察、检查为主,大部分时间需要到国内进行调研,可以入驻新机场周边,减少客流压力。

  要争取人大、政协部分机构外迁。全国人大、政协的对外联络、会议等部门可以外迁到首都行政副中心,这部分机构每年举行大量会议,全国各地人员往来频繁,将其布局在机场,也可以减少进入核心城区的客流压力。

  此外报告还建议,要争取国家及各部委重大会议在首都行政副中心召开。在首都行政副中心设立会议服务区,国务院、人大、政协及各部委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参与的大会,集中安排在此区域。

   设想4:避免形成人口无序集聚 产业低端化区域

  报告同时指出,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合作区跨京津冀三地,范围又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薄弱。因此,要提前考虑好临空经济区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潜在风险,将新机场建设成为绿色机场。

  要避免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新的人口无序集聚、产业低端化的区域;避免出现短期内大量低端外来务工人口和远程通勤人口无序涌入集聚的情况;要避免出现有城无业或有业无城、职住严重失衡的状况,“睡城”、“空城”都应该避免。

  报告指出,应将首都新机场建设成为绿色机场。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 积极使用清洁能源;高标准设计建设绿色节能临空经济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新机场大事记

  2010年: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成立。

  2011年:完成了建筑方案招标。

  2012年:完成了立项前期准备。年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批复。

  2013年:启动局部建设及拆迁工作。科博会上首次展示规划,将形成“一轴两核三区四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轴指北京南中轴;两核指空港产业核与居住生活核;三区指保税物流区、临空产业区和国门商务区;四组团指庞各庄镇、安定镇、魏善庄镇和礼贤镇组团。

  2014年:全面开工建设。两次发布新机场项目环境信息公告。环保部公布《北京新机场环境影响报告书》。新机场轨道交通线开工,北起牡丹园,南至新机场,全长66公里。

  2017年:完成主体工程。

  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新机场轨道交通线同时启用。

   据公开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