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抗战丰碑】孙永勤——打响冀东抗日第一枪

25.05.2015  09:56

孙永勤。

河北电台即通客户端报道(记者 河北台孙伟,承德台杨枷琪、李桂东)他是一个普通农民,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组织了一支5000人的抗日救国军,毙敌无数,令日寇闻风丧胆,利诱不为动,威武不能屈,以42岁的生命凛然殉国,头颅被日本侵略者割下,至今不知下落,今年的5月24日,是他牺牲80周年的日子……他就是抗日民族英雄、兴隆县抗日救国军军长孙永勤。

1893年,孙永勤出生在兴隆县孙杖子村黄花川上一户农民家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控制东三省,并成立了“伪满洲国”,为实现吞并中国的野心,日寇派出重兵向西南方向疯狂进扩,直逼兴隆城下。当地百姓至今记得当年日军攻打兴隆的情景。

村民1:“从吴家沟朝上是火线里,鸡犬不留,全部见着一个扫一个。

村民2:“那炮火一个劲向主峰打,机枪在下面挨着排,上面是三架飞机。

1933年4月21日,日军占领兴隆,隔长城与中国华北对峙。这一年,孙永勤40岁。

孙永勤烈士证明书。

为阻止地下抗日武装与当地百姓接触,日本侵略者在兴隆制造  “千里无人区”,把百姓关进“人圈”,实行白色恐怖。电视纪录片《孙永勤》的编剧王久侠介绍,就在这一年,孙永勤在家乡组织民团保家卫国。

王久侠:“他一次次带领这个民团袭击日伪警察署、打倭寇、打土匪。但是一看,土匪跟日本勾结以后势力越来越大,老百姓没有安定日子,走到哪都是民不聊生,孙永勤就在1933年12月11日在村子一个大碾盘上,举旗起义。

只有抗日,才有出路”。1933年12月11日深夜,孙永勤、关元友、赵林等17名农民锸血为盟,宣告成立民众军,孙永勤任军长,在长城以北的深山大川里与日伪展开了殊死斗争。

兴隆县原史志办主任王庆生:“孙永勤他这支武装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也成为冀东热河这一个地区相当有影响的一股劲力,到1934年的时候,中共冀东地委和遵化县委知道有这么一支武装,到这来,派人就在这联络。孙永勤就把这民众军进行了整编,活动范围包括兴隆、承德、宽城、平泉、迁安、遵化六个县。

接受党的领导后,队伍日渐壮大,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据孙永勤的孙子孙团营介绍,这时,心怀畏惧的日本侵略者许以高官厚禄,企图收买孙永勤,费尽了心机。

孙团营:“委任他为热河省讨伐大队队长,他肯定不接受啊,因为他不愿替日本人卖命,把热河省给他。我爷爷就说:‘我们的领土用你给我?你给我们滚出去就中了,从中国滚出去就中了!’

一年多时间里,抗日救国军与日伪军展开了大小战斗200多起,毙伤俘日伪军5000多人。1935年5月24日,日伪军1.5万人,把救国军围困在大茅山一带,下有机枪火炮,上有飞机增援,战斗中,敌人还使用了毒气弹等化学武器。当天午夜12点15分,孙永勤壮烈殉国,年仅42岁。之后,孙永勤被日军残忍的割下头颅,于承德市内的二仙居悬挂数日,最终葬于何处,至今不得而知。

兴隆县原史志办主任王庆生说,孙永勤领导的抗日救国军,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王庆生:“孙永勤他这支部队在热河冀东的抗日史上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时候我们这个党的组织在这边,还没有发展还没有壮大的时候,(他)唤醒了广大的民众能够自发的起来抗日救国。

冀东抗日的第一声枪响至今回荡在美丽的黄花川,回荡在长城内外。承德籍导演郭靖宇曾以孙永勤为原型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勇敢的心》,他说,在中国,在任何时候,孙永勤都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名字。

郭靖宇:“一个国家如果忘记曾经经历的屈辱的历史,那么一定有新的屈辱再等待着这个国家,如果一个民族忘记了那个民族独立,战争中流血牺牲的先辈们,那这个民族一定不会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