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现代高效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无论是立足现实需求,还是着眼于未来发展需求,都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业发展进入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河北是农业大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现代高效农业是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符合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它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农业发展新思维、新理念为支撑,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是种、养、加、销衔接,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多功能产业体系和多元化产业形态。
从农业发展的演变趋势看,现代高效农业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其一,现代高效农业是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常规农业粗放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目标和产业竞争指向实现的农业转型升级,既具有现代农业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与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特别是适应了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紧缺的现实。
其二,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加依靠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更加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更加依靠农业多种功能的不断开发。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过程是现代农业科学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是现代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其三,现代高效农业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是核心。现代高效农业要求用同量的劳动和物质耗费生产尽可能多的有用成果,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是基础。高质高量的农产品产出,能够满足人口增长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高效农业的发展,可以同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效益是保障。高效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并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高效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现代高效农业是高效率、高商品率农业。现代高效农业通过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及资源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现代高效农业是高产与优质的内在统一体,以发达的市场体系为基础,通过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满足当前及未来市场需求,实现农业产品的高商品率。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高效农业。衡量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较高的农产品商品率、产品加工增值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第二,现代高效农业是高科技农业。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过程是农业生产中大规模采用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方法,使农业生产和产品经营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比如,生物育种技术,使农产品生产更加多样化;农业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动植物检疫防疫技术与体系,可以维护农业安全和群众权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深度跨界融合,助推农业整体发展。
第三,现代高效农业是功能多元化的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高效农业在提供优质、鲜活、安全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用以满足城市消费和工业发展需求的同时,还向休闲、观赏等方向扩延,充分发挥农业在生活休闲、旅游度假、生态保护、文明传承、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第四,现代高效农业是组织管理方式现代化的农业。现代高效农业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手段,具有高效率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形成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
第五,现代高效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零损害,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通过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使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为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六,现代高效农业坚持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中央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现代高效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职业农民培育相辅相成,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又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