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学历变高技能:初中生师傅教博士硕士搞发明

17.11.2014  17:02

   初中毕业的李铁夫指导硕士博士徒弟搞发明——

   把高学历变成高技能

  “铁老师”不姓铁,姓李,叫李铁夫,今年54岁,瘦高个子,黑红脸庞,因技艺精湛,不怕苦和累,被工友们称作“铁老师”。

  李铁夫是国家电网山东枣庄供电公司职工,虽只有初中毕业,但技术是“大拿”,是高级技师、山东电力“最佳检修安装工”,公司劳动模范、“隐患整改能手”;搞发明创新更是好手,被评为山东电力优秀技能人才、枣庄公司“十大创新金牌个人”。

  3年来,“铁老师”所在的变电二次运检班陆续来了9名硕士、博士。时间长了,大家都服服帖帖拜他为师,成了不折不扣的“铁丝”。

  今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导师带徒”仪式在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举行,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刘玉娇拜李铁夫为师,成了他的第一位博士徒弟。曾经,刘博士对李铁夫并不服气,经过几次现场真枪实弹的较量后,他心服口服,于是狠下决心“回炉再造”。“高学历不代表高技能。”刘玉娇说。

  硕士徐勤超也曾暗自不服,但一项“如何实现对高铁线路空载容性小电流的采集放大”的技术难题,见出了分晓。李铁夫提出利用电磁感应定理,在电流回路中串接多匝线圈来实现采集放大。徐勤超认为这个方案太过简单,坚持要设计高精度电子放大电路,却因过于复杂而难以实现,最终不了了之。后来他们采用李铁夫的方案,共同研制出一款安全实用的“六角图试验小电流放大装置”。“创新不必追求高大上,有时最简单的原理反而更容易解决问题。”徐勤超深有感触。

  “小亦有为,人人可为”,这是成立3年的“铁老师”创新工作室的理念,围绕安全生产、电网建设、降本增效等重点工作,他们大力开展“五小”、质量管理、技术攻关、专利申报等创新实践活动。如今,这个创新团队越来越大,仅骨干成员就达28人。

  在这间3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随处可见李铁夫团队的发明成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李铁夫革新创造的灵感源泉。借鉴钓鱼竿原理研制出“互感器极性试验综合工器具”,省人省时,高效安全;和刘玉娇一起研制的“土电工墙内电线故障查找仪”,玩意小,很实用。“电气试验多功能引接线绝缘操作杆”“网络通讯故障听诊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工作室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4项、省级创新成果13项。其所在班组荣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

  工作室内摆放着一辆普通的小推车,年轻人称它“灵感战车”,上面堆满了团队成员从工作现场收集回来的一些小型易损部件,李铁夫会带领大家对这些小部件进行解剖研究,找出损坏原因,探讨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把自己的“绝活儿”传授给年轻人。这些小部件被称作“灵感触发器”。

  “你们学历高,基础好,有激情,又肯干,不足之处是实践经验欠缺,创新找不到门道。”李铁夫鼓励徒弟们,“有了这个创新的氛围和条件,你们会大有收获、大有可为。”(记者 刘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