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计生特困家庭扶助金“提标”

21.08.2014  10:38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仅在精神上承受巨大伤痛,在经济上也遭遇严重打击,使他们成为特困家庭。进一步加强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家庭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关爱救助标准,切实把这一涉及基本国策、涉及民生、社会关注的事情办得更好、更完善便显得尤为必要。

     八成计生特困家庭忧养老

    一些计划生育家庭由于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因此也遇到一些特殊困难。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扶持措施和办法,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仍然面临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难。

    家住双桥区头道牌楼街道的刘女士本该一家人过着安逸的生活,但她唯一的孩子却因特殊情况造成伤残,让夫妻俩脸上失去了笑容,昂贵的医疗费用让整个家庭难以承受。刘女士介绍,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家庭救助金虽然是雪中送炭,但经济负担依然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双桥区鹿栅子沟社区的吴先生家唯一的孩子不幸身亡,夫妇俩成为失独老人,精神几近崩溃,悲痛之余他们还要承受着养老压力。“失去孩子是我致命的伤痛,让生活看不要到一点希望,我们夫妻俩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一块心病。

    发放700余万元扶助金

    记者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近年来,我市出台的一系列救助政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计生特困家庭的生活质量,从今年1月1日起,按照河北省有关规定,我市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提高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其中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金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270元,提标幅度达到145.5%;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在2013年提标至每人每月200元的基础上再次大幅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340元,提标幅度达到70%。按照这一新标准,今年我市将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711.216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32.6%,惠及1877 人,切实解决了计生特困家庭的实际困难。同时,为消除计生特困家庭后顾之忧,此次扶持政策还将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增加计生特困家庭福利。在医疗保障方面,建立医疗补贴优惠制度、再生育服务制度、医疗机构“绿色通道”和服务巡诊制度、生活护理补贴制度等等,以逐步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看病就医问题。

     建立计生特困家庭救助机制

    市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部署到位、责任到位,并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提高社会透明度。同时,建立健全督查落实制度,确保救助工作统一协调、整体推动、不留死角。另外,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救助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遭遇意外的独生子女家庭度过眼前生活、精神上的难关,逐步恢复其家庭自我保障能力,确保其家庭生活水准不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准。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消除意外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满足其情感上的需求。引导意外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再造美好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张兆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