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塞罕坝林场先进故事

09.07.2014  12:39

        塞罕坝曾经是极寒的荒凉地带,300多名塞罕坝林场的干部职工用他们的青春、健康,甚至生命,使那块土地变成郁郁葱葱。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今日的塞罕坝。 1962年2月,原国家林业部组建直属塞罕坝林场,随即从全国18个省(市)调集精兵强将,与原来三个林场的200多名干部职工组成了369人的建设大军,当年即栽下了近1000亩树苗。然而到了秋天,成活率还不足5%。1963年春天,又造林1240亩,可成活率仍然不足8%。

        为此,老书记王尚海和场长刘文仕组织人员进行了技术分析,认识到要想在塞罕坝造林成功必须自己育苗,于是在技术副场长张启恩的带领下开始了育苗工作。1964年,春季造林的号角再次吹响,老书记王尚海带领所有职工,在叫做马蹄坑的千亩荒原上展开了一场造林大会战。历经30多个昼夜奋战,造林成活率高达95%。从那时开始,塞罕坝拉开了大面积造林的序幕,到1984年,共造林98.8万亩,荒芜了300年的塞北荒原终于变成了碧波万顷的林海。

        如今,第一代建设者都已经退休,许多老同志也已长眠于地下。但是,他们用理想和信念、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绿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