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大山深处的种菇人

25.08.2015  16:59

在河北省承德县燕山山脉的青山绿水间,点缀着许多黑色的半圆形大棚。汽车沿着山麓一路蜿蜒,司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陈帅和他的金菇菌业:“你们看到的所有大棚都属于金菇菌业。”“村里的人都种蘑菇了,没有闲人。”

记者下车步行一段路后,迎面开过来一辆车,一位壮汉走下来:1米75的个头,微微发福,厚厚的嘴唇,古铜色的皮肤,浑身上下透露着农村人的憨厚与朴实。他,就是全国创业专项大赛二等奖获得者陈帅,大山深处的农民创业者。

初试创业———糟木头上找到致富出路

陈帅原本在矿区倒腾木材生意。2009年,他被村民选上了村主任岗位。“我心里就想,在其任就得谋其政,我得让村里人致富啊!整天寻思着做什么能挣钱。”他想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突破口,从木头上面找出路。

糟木头里能长出蘑菇,能不能从木屑里淘出金子来?陈帅动了种蘑菇的念头。

说干就干。为了不给自己留后路,陈帅把自己多年倒腾木材挣的钱全部投资在蘑菇种植上,一下子引进了6个品种。在老家的北山上,他选了一片土地,搭建起了大棚,开始了试种。

投资是否成功,看的是每株菌棒上能产出多少蘑菇。时间一天天流逝,长势好的菌棒却并不多。“也就半年,50万元几乎都赔了。”引进的6个品种,有5个产量完全不行。将近10万棒母菌,也就1万多棒合格。“不是太小,就是根本长不成形。半年的工夫,将近48万元打了水漂。”站在金菇菌业巨型标志旁边,陈帅欲言又止,对于创业初期的艰难与苦涩,他选择了沉默,不愿透露更多细节。

不改初心———南方菌种长遍北方村落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总会为你留下一扇窗。尽管48万元付诸东流,但1万多根长势喜人的菌棒让陈帅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谁能想到,其他品种都不行,就这个来自南方的品种‘月下香菇168’能在陈庄这个地方长得这么好!”在大棚里,陈帅顺手摘下一枚品相很好的“168”香菇给记者看。厚厚的菌肉捏在指间,非常紧实。

“168” 的试种成功,给了陈帅极大的信心。他又一次深入地研究了扩大种植的可行性,对包括陈庄及周边的几个村落在内的刘杖子乡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土壤、气候、人口等调查:气候条件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168”的生长。他决定在种植蘑菇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而且只种“168”。

陈帅坚定了目标,第二年将所有的能借来的各种投资都用在了种植“168”上。天道酬勤。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之后,终于迎来收获的日子。“第二年下来,不但把赔的钱全部赚回来了,还有了不少盈利。”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陈帅的创业获得了成功。

“创业最需要的品质是毅力与坚持。”不到6年,金菇菌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2500亩香菇大棚,一年2000万棒产出,占据了北京80%的香菇市场,实现年产值1.2亿元。

“如果我改种青菜、种水果,那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了。”回想当年,陈帅对自己的坚持也颇为肯定。他说,即使种菜能挣来钱,但从长远看,这不是最适合当地的产业,更不是自己所熟悉和擅长的。“只有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了解的东西,才能有持久后劲。”陈帅说。

智慧经营———龙头企业带动集约效应

陈帅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但是这个头并不好带。周边县乡也有个人创业成功,但因为经营模式有问题,无法形成龙头企业加农户的集约化效应。

陈帅开始思索,如何让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更加稳定。经过几年摸索,金菇菌业逐渐形成了一套“五位一体、六个统一”的管理体系。这也是他决战创业大赛的制胜秘籍。

“总的来说,就是科学研究、政府认可、金融支持、企业带动、农民参与。”陈帅解释说,金菇菌业在管理上,严格科学选择菌种,借助政府的农业推广站推广技术。在资金上,金菇菌业为菇农担保,提供贷款,无力偿还的菇农,由公司代为偿还。在企业加农户的合作中,实行公司统一租用土地、统一建出菇大棚、统一提供菌种、统一制作菌棒、统一提供生产技术、统一回收产品。

这一经营模式有力地牵连并保障了公司和农户之间的合作纽带。创业大赛评委如此评价:按这种方式经营的农业,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将得到保障,老百姓也能得到较大的实惠。

惠及乡梓———乡亲父老种菇年入万元

香菇生意越做越大的陈帅,践行了他当初许下的诺言:让村里人富起来,让周边的人富起来。

刘杖子乡党委书记王君介绍说,全乡总人口8000人,人均只有8分地,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其他农作物,香菇栽培大棚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种植密度大,较其他作物每亩地的收益高。而当地气候条件适宜“168”生长,交通条件也相对便利。

陈帅的成功,让当地农民看到了希望。登门拜访的乡亲们日益多了起来。

为了带动香菇产业的发展,陈帅从各方面为村民争取实惠政策。成立金菇菌业后,公司在技术支持、收购价格、原料提供等方面都给予农户很大的优惠。“每建一个香菇大棚,公司给农户补助50%的建设成本。此外,我们还为农户提供‘六个统一’的配套服务,摆脱了以往由于配套服务跟不上,产品卖价过低,利润让中间经销商赚走的老套路,保障了村民的收入。”

“每亩投入大概是3万元,半年制菌棒,半年种菇,一年下来,整个香菇菌业纯收入6000万左右。”陈帅的账算得一清二楚,“香菇产业带动了周边乡镇1.1万人就业,光‘168’这一个产品,每人每年就能挣5500元上下。”

现在,金菇菌业有1800名工人,每人每年能有收入1.3万元。香菇产业总共使刘杖子乡60%的妇女就业,带动60%的贫困户脱贫。仅陈庄,就有2200名劳动力就业。

谋划未来———建立基地扩大辐射范围

现在的金菇菌业是当地蘑菇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不仅为农户提供大棚、菌棒、储藏、营销等一条龙的服务,还提供各种技术支持。

但陈帅并不满足。“我想建立自己的菌种基地。”他说。

目前,金菇菌业的菌种都是从外地采购,成本高,菌种质量不可控。一旦质量有问题,农户极有可能血本无归。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植的利润空间,保证蘑菇的产量,陈帅希望能自己培育母菌。“我现在在筹划一个菌种培养场,初步计划得有60亩吧,正向承德县争取政策支持。”

根据设想,未来几年,金菇菌业将拥有菌种实验室、母菌基地,培育出品质更高的菌种。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80%的占有率仅仅是起点,他希望将产品辐射半径进一步扩大。“要想行销全国,就得研究适合不同地域口味的品种。”虽然“168”产销量稳步提升,但是他深知,没有新的品种,必然会逐渐被不断发展的市场淘汰。

除了建设自己的菌种基地,陈帅还想再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年产1亿棒是他的目标。而让周边乡镇的乡亲也都富起来,是他种植蘑菇的初心。



(责任编辑: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