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人吧”:折射“熟人社会”的潜规则

24.11.2014  12:03

    “善行河北·大家都来讲规则”融媒体报道②

    看病“找熟人”、孩子上学“拼爹”、求职“托门子”、升迁“打招呼”……如今,社会上很多行业、领域,不分大事小情都有潜规则存在。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原付川 实习生 闫明 王琪

     找找人吧 在相当程度上成为社会潜规则

    “工作升迁要求人,到医院看病要求人,上好学校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办的事变得几乎件件要求人……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新生曾以《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为题进行发言,抨击办事求人现象,频获掌声。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法治”成为高频词,该话题再次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周新生的观点之所以至今仍引起广泛关注,就是因为目前“遇事找人”的潜规则已经充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也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模式,不管遇到什么事,托人情、找关系几乎成为常态,不这样做就不踏实、不安心、很焦虑,“找找人吧”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前不久,邢台县法院巧妙利用“人情”调解了一起财产纠纷案。两个生意伙伴因财产纠纷到法院起诉,双方都托人找关系。在人情推不开的情况下,法官让说情人做各自当事人的工作,最终依法调解了这起案件,避免了“关系案”。“法院要坚决杜绝‘人情案’,但‘遇事找人’心态太普遍,个别时候实在难办,而又要保证依法办案,这让我们颇费脑筋。”邢台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董英辰深有感触地说。

    上述案例虽属无奈之举,但恰恰说明,人们已经对潜规则心照不宣。

    不久前,网上有一项“你对求人办事怎么看”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曾求人办过事,有70%的受访者认为“没熟人办不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