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森林里的“输水线”
30.06.2014 12:01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打通森林里的“输水线” 众所周知,森林有保持水土的功能。越是林木繁茂的地方,雨洪灾害就越不容易发生。但作为硬币的另一面,如果森林过密,雨水不容易下山,最终汇入河道的水量也会减少。
密云水库上游,森林普遍生长过密。京冀联手,对15万亩水源保护林采取了间伐措施,从密林里开出一条条“输水线”,引雨水进密云水库。
这项工程从2009年4月起实施,到今年已开展5年。项目涉及北京密云、怀柔、延庆、昌平以及河北省丰宁县。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河北省林业部门合作,采用德国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对水源林进行改造。
“间伐是近自然经营的重要措施。”昨天,在水源地一处林地,市园林绿化局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峻崎说,经过多年的生长,密云水库上游的水源保护林很多亩株数都达到了150株以上,过于稠密。而在北京、河北这种半干旱地区,树木生长需要吸收、蒸腾大量的水分,再加上树冠本身对雨水有截留作用,当林子密度过大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就会变小,最后汇入密云水库的雨水也会相应减少。
同时,树木过于稠密带来了阳光、养分的竞争,很多树只剩下梢头一抹绿,树冠以下全部枯死。
密云水库上游,河北省丰宁县五道营乡南台子村山场,一片1900亩的天然次生林去年完成了首轮间伐。这是一片以白桦、山杨、柞树为主的阔叶林,改造前,亩株数达到160株,抬头基本看不见天。
间伐,不是随便砍树。“先挑出树形笔直、长势好的,重点保护;周围和它争抢阳光、养分的,可以砍伐。”参与近自然经营的河北丰宁县林业局副局长王凤阳介绍,被定为可砍伐的多是山上的荆棘杂木,例如山杨,这种树虽然生长速度快,但寿命短,20多年就会死亡,不利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间伐后,这片1900亩的天然次生林,亩株数降到了128株,过去密不透风的林子,打开了一个个“林窗”和通道。
这几天,下了几场雨,茂密的树丛间,不时可以看见一条条湿漉漉的小径,这是被雨水冲刷留下的痕迹。顺着这一条条小径,雨水流进山下的兆茨榆沟,最终汇入密云水库上游支流汤河。
林地间伐有助于雨水下山,但森林保持水土的功能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这就要科学把握间伐强度,让森林保持合理密度。”陈峻崎说,根据德国林业专家几十年的研究,当森林郁闭度不超过0.7,也就是林冠面积占林地总面积不到70%时,森林的密度是较为理想的。这时候树木既可以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满足生长需求,同时,又可以较好地发挥水土保持的功能。
南台子村的这片山场,经过20%的间伐,郁闭度从0.9降到了0.7,趋于森林的合理密度。但这仅仅是开始。未来10年,随着树木的生长,这片林子还将再进行两轮间伐,让林子的“输水线”保持畅通。
经过5年的近自然森林经营,密云水库上游15万亩水源保护林,开出了输水通道,越来越多的雨水通过上游支流汇入密云水库。作为近自然森林经营项目的一部分,密云水库上游7条流域、103.7公里长的沟道也进行了清理,水体质量明显提升。(记者 王海燕)
本文来源: 林业厅
30.06.2014 12:01
河北省水利厅围绕滏阳河治理开展开门办案活动
9月13日,水利厅
河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世界银行赠款项目进入启动阶段
为提高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能力,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