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24.05.2017  18:39

2016年,全省法院共新收执行案件23.81万件,执结22.34万件,同比增加近10万件,执行结案率为84.0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执行到位金额555.69亿元……”5月23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杨泰安作全省法院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

及时有效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事关群众合法权益,事关司法公信和权威,事关国家法制尊严。2016年以来,我省法院系统按照省法院院长卫彦明提出的“2016年底初步缓解,2017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目标,多点发力,全省“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初战告捷,正朝着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前进。

用大格局的执行环境打通“最后一公里

基本解决执行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2016年6月,省委书记赵克志主持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省法院党组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汇报。会后,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省法院《工作意见》,明确了河北法院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了各级党委、法院以及40家相关职能部门在解决执行难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时限要求,使河北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共同攻克执行难的良好格局。

用高强度的集中行动打通“最后一公里

飓风行动”、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春雷”行动……为让人民群众在执行工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去年以来,我省法院开展了多次集中执行活动,

打出了基本破解执行难的“连环组合拳”。2016年9月,全省法院开展了为期百日的“基本解决执行难飓风行动”,共开展集中执行239次,以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207件,司法拘留1386人,向社会公布失信黑名单2.39万人次,迫使2342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其中,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执行的鑫东硕塑料有限公司申请腾房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2016年全国十大执行案件”;“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飓风行动”被评为河北省2016年度“十大法治事件”。

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省法院组织三级法院共同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共集中办结各类涉民生案件2000件,执行到位金额6308.81万元,其中涉农民工工资案件结案630件,为1387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103.32万元。

用新理念的体制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

解决执行难,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我省法院积极探索执行体制机制改革,从内部攻破执行难的“壁垒”,以此提升执行质效。

——积极推进审执分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建立了“上统下分,裁执分离,人财物案统一管理”的执行体制新模式,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充分肯定。“唐山模式”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执行体制改革的两种模式之一。

——建立“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该机制进一步明晰法院内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部门工作职责,将主动执行理念贯穿立审执全过程,形成了权责明晰、合作密切的执行工作新机制,促使当事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建立“一审查双移送”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机制。2016年以来,我省开创“一审查双移送”机制,“一审查”即统一由执行机构审查所有执行案件被执行人是否涉嫌“拒执罪”;“双移送”即凡发现涉嫌“拒执罪”情形的,由执行机构移送执行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走公诉;公安机关一个月未立案的,由执行机构移送立案庭,进入自诉程序。通过公诉、自诉两种渠道,我省法院共审理拒执犯罪案件327件,有力震慑了  “老赖”。

全省法院还充分利用媒体平台,通过网络直击执行现场、拍微电影等多种宣传形式,及时向社会各界发布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社会上营造了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社会舆论环境。

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打通“最后一公里

针对以往执行工作中“查人找物难”这一难题,我省法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起“一网打尽”执行查控体系。

——建立健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接最高人民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我省法院建立起覆盖全部银行存款及其他金融产品,以及税务、民政、车辆、户籍、酒店住宿及工商登记等信息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2016年以来,共提起网络查询1321.9万笔,涉及案件28.7万件,涉及金额约5255.3亿元。

——精心打造智能化执行办案系统。全省192个法院统一应用了智能化执行办案系统,并以执行工作的101个风险点为主线制定了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强化了每个执行阶段需要开展的工作和每项工作的时限,规范执行工作流程。通过智能提取、智能生成、智能推送等功能,实现文书制作、司法公开、失信名单发布等一键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

——依托信息化强力惩戒失信行为。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了省法院《关于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的实施意见》,目前我院正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对接,以实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嵌入各联动单位管理审批系统中,并自动采取拦截、惩戒措施。“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新机制正在全省形成。

用严标准的制度规范打通“最后一公里

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基本解决执行难,不仅需要大格局的执行环境打开局面,也需要严标准的制度规范来保障实施。

——建立执行案件评查制度。成立执行案件评查领导小组,对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纪处理。对问题比较突出的法院,由纪检监察部门或执行局对该院院长或执行局长进行约谈。

——加强执行款物的规范管理。积极落实“一案一账户”管理的各项改革措施,全省法院共录入“全国执行案件暂存款管理系统”2789案3270笔,总到账金额17.19亿元,已发放11.20亿元,执行款物管理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我省法院主动邀请人大代表现场监督执行,认真办理交办案件。2016年,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委、信访办共交办24件执行案件,其中11件已报执行情况;省人大交办代表建议5件,均报办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