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03.06.2014  13:38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8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只有1.72亿,城镇化率也只有17.92%,到2013年末上升至53.73%,城镇人口超过7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60%左右,城镇常住人口将达8.5亿人。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走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城镇化路子。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决定了我们推进城镇化,必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发动机。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推动产业发展,带来人气的聚集,不断扩大城镇消费群体,促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有利于增强创新活力,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可以通过城市承载功能的提升,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人口多、农业资源紧缺、农民素质不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加快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从当前看,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要放弃过去那种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张、空间扩张的做法,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提升城镇的文化、公共服务和承载能力为核心,扎扎实实、稳扎稳打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二是优化城镇化建设布局。新型城镇化要实现土地、人力资源、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化组合。城市、城市群要科学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一、二线城市周边应该建设相应的小城镇或卫星城市,为大城市提供物质资源支撑,大城市反过来为小城镇提供技术及智力资源支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得各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和有效。

三是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要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工业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促进城镇化率和城镇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四是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路子。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损害,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持续健康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执笔:纪淑平 李振国 殷向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