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与纸质书阅读,哪个更好
到省图借阅书刊的人,年轻人只有15%左右。
很多中小学生到省图看书学习。
“闲暇之余,请放下手中的手机,回忆往昔怀旧经典巨著吧……”省会一家驾校近年来在学员等候区设置了微型图书柜,本意是为了学员们克服手机依赖,培养安全驾驶习惯,没想到却引发了人们对“低头族”现象的反思,甚至有人担忧,以“甜点”手机阅读代替“主食”纸质书阅读,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有医生和学者表示,网络文化始终无法代替书籍的“纸墨香”,当我们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时,别忘了它不仅是偷走时间的机器,而且可能还会导致记忆力和创造能力退化。
请放下手机,看看经典名著吧
家住石家庄的大学生小李,放寒假后到足利驾校学习汽车驾驶。一天,她发现驾校等候区大厅东面的窗台上,依次摆放着四个微型图书柜,书柜里是四大名著连环画,让她颇感新奇。尤其是贴在书柜下面的一段话,更让她沉思许久。记者近日前往驾校了解情况,发现小李提供的情况属实,那段宣传语的原文是这样的:“闲暇之余,请放下手中的手机,回忆往昔怀旧经典巨著吧……”
小李说,现在迷恋手机的“低头族”太多了,他们不分年龄和文化程度,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机,玩微信,抢红包,刷朋友圈,看电视剧等等,几乎经年都闻不到“纸墨香”,有的尽管床头放着书,可一年也看不了几页。小李觉得微型书柜的宣传语很有意义。
据该驾校副校长姚鹏介绍,他们在学员等候区设置这组微型图书柜已近一年了。
2015年初,他们发现,学员们在大厅等候区等待教练的时候,大都埋头玩手机。因过度沉迷手机里的情景,有的学员上车练习驾驶时,精力不集中,视力模糊,存在安全隐患。还有些学员拿到驾驶证后,在马路上边开车边看手机,险象环生。因此,他们就购买了四大名著连环画,每套60本,想借此引导学员们放下手机。
“看连环画的学员越来越多,反响也不错。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新建的休息区扩大图书规模,报纸、杂志、连环画一应俱全,满足学员们的需求。”姚鹏说。
两种阅读方式 哪个效果更好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坐在你对面,你却在玩手机。”足利驾校设置图书柜的初衷虽然是为了让学员养成安全驾驶习惯,但客观上起到了让大家多读纸质书的引领作用。
与之相呼应,重庆工商大学在校车候车处、食堂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支起书架,放上报章杂志,供同学们免费取阅,其目的更加直接,那就是倡议同学们少看手机多读书,减少校园低头族。
那么,手机阅读与看纸质书报,学习效果究竟哪个更好呢?
手机阅读体验不及传统纸质书
驾校学员小李说,与传统书籍相比,电子书交互性更强,使用更便捷,检索起来也更容易,对读者吸引力也更强。虽然电子图书拥有众多的优点,但很多人仍然习惯阅读传统图书,原因是使用电子图书需要相应的电子设备支持,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付费购买时需要网上银行或者手机付费手段,阅读体验也不及传统纸质书。
小李虽然也天天看手机,但只是刷朋友圈,看电视剧,读电子书的情况很少。她觉得,阅读本身属于一项身体活动。除了文字,还有打开书时的墨水和纸混合的味道,有指尖划过书页的感觉,有不同光线照在文字上不同的反光印记。所以,她还是喜欢阅读纸质书报。
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
记者在省图书馆采访了多位不同年龄、职业的读书人,他们的回答都很一致,如果选择读书的话,他们还是觉得纸质阅读可以获得比电子阅读更深的阅读体验,可以让理解更深刻。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谷更有认为,阅读分三种理解程度,包括字词、句子和建立整个大框架。其中位置感很重要,就像是概念上的脚手架,将资讯和记忆自动编排起来,在视觉和触觉同时存在时效果最好,比如页面看起来如何,图书摸起来感觉如何,能够帮你拼凑起整个阅读过程的印象,而手机阅读则没有这种效果。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有超过七成国人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过度依赖手机阅读会导致右脑退化
记者在调查中常听人感叹,年纪轻轻却提笔忘字,虽然每天在手机网页上浏览各种信息,但能记住的却很少,有些喜欢的经典句子也记不住。40多岁的徐先生说,他每天晚上逼迫自己看一会儿纸质名著,可仅看了十几分钟,其精力就被手机、电视吸引了过去。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许多年轻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理想、有抱负,但过了一年半载,就变得暮气沉沉,心浮气躁。什么原因呢?因素固然很多,但与不读书或读书少不无关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曾说,手机阅读是实用的、随机的,属于一次性消费。如果传统阅读是主食,手机阅读则是饭后甜点,以甜点代替主食的人必定营养不良。
所以,当我们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时,别忘了它不仅是偷走时间的机器,而且也容易诱发诸多负面问题。
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苏志伟表示,人的右脑主要处理直觉、想象及情感思想等,左脑则是理性推理、线性思考、实况调查。而我们使用智能手机时,主要运用左脑,倘若长期偏用左脑,就会令右脑功能退化,造成削弱集中力、记忆广度,最终连认知能力也会退化。
苏大夫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过度沉迷手机的人,除了容易罹患颈椎、视力、手指等方面的疾病外,还容易对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执行能力、书写能力等在内的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以致影响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数码痴呆症”。
石市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吴彦敏、河北医科大学心理研究室副教授何义芳,也都认为过度依赖手机阅读可能影响记忆效果,从而导致文化素质下降。
“两种阅读方式”互补效果最佳
尽管手机阅读有着诸多弊端,但“低头族”越来越多已成客观事实。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14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2013年上升了9.9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比2013年减少了0.21本;人均报纸阅读量比2013年下降了5.82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与2013年相比有所提升。
记者近日在省图书馆看到,来这里借书看书的市民络绎不绝,1楼大厅自动借还机旁始终围着很多人,2-3楼阅览室里里外外坐满了人,可以说是一座难求,但中老年人和中小学生居多,20-35岁的年轻人较少。据二楼期刊借阅区工作人员李女士估算,来这里借阅期刊的顾客平均每天二三百人次,寒暑假客流量最多,每天达四五百人次。客流量虽然不比以前少,但年轻人却只有15%左右,而且这些年轻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陪孩子来看书的。
30多岁的葛女士经常带女儿到图书馆看书,时至今日,上五年级的女儿早已喜欢上了这里的学习氛围,坚持让妈妈陪她到省图借书看。在女儿的带动下,葛女士也放下手机,跟女儿一起读书。
遗憾的是,一家人团坐在桌前看书的温馨场面,如今在很多家庭已不多见了。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谷更有认为,足利驾校微型图书柜宣传语的引导意义,已远远超出安全驾驶本身,它昭示了一种良好愿景:“低头族”不忘“纸墨香”,少玩手机多看书!正如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徐国升所说的那样,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着许多负面影响,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因此,继续推动手机阅读与纸质阅读的结合和平衡,提高阅读效果,应是政府和全社会一起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