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房价4年攀高真相 房地产最苦的时代还没来

15.10.2014  08:35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南开大学国经所客座教授 刘杉

   (原标题:最苦的日子还没有来)

  从2008年到2010年的四万亿刺激之后,如今的支持者认为利大于弊,如果没有最初的四万亿现在的经济情况可能更糟,但也有观点认为当时四万亿的强刺激,所拉动起来的全国24省市18万亿的投资计划,让如今中国面临高房价和通胀压力,并认为目前国内面临4万亿后的最难局面。

  保增速还是挑市场?取消限购能否拯救房地产?4万亿之后,我们的地方政府、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小微企业,和我们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高层三大矛盾心理

  消化此前的4万亿和各省市18万亿的投资计划,在最近公布的8月工业数据前后仍显得悲观。

  刘杉认为,就目前的国内经济情况来看,多处出现矛盾之处,这让市场有些无所适从,难以作出明确预期。其中矛盾有三:增长目标矛盾、决策逻辑矛盾、调控方式矛盾。

  政府提出宏观调控上下限的新概念,其中下限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增长率,一个是就业水平。“这两个看似统一的目标,实际存在矛盾。因为较低工资水平,或轻资产的某些服务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却可能导致较低的GDP增长,在实际运行中容易产生冲突。

  其次,在决策中坚持去杠杆、去产能,“却面临年初政府制定7.5%的增长目标,”刘杉认为,这必然会让政府落入“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复杂心理”。其次,在上述两种情况的作用下,将导致调控方式的矛盾,即一方面强调控制“微刺激”,另一方面不得不持续“微刺激”,以期达到既避免市场再度产生通胀预期,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决策效果。

   “微刺激”恐难保房价

  曾有业内人士认为,始于2008年至2010年的四万亿是房价攀高的主要推手。

  9月22日晚,有消息人士称,央行已经通知四大行,要求放开“限贷”政策,鼓励首套房贷款,同时对二三套住房贷款利率水平也恢复至基准利率。

  在购房的货币层面上,刘杉认为,虽然目前央行不断放水,企图以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的办法来降低资金价格,但实际情况是,资金供求两方均表现出谨慎心理,因为市场已经成熟了。“限贷”政策取消,也体现政府依旧采取不断进行“微刺激”的调控方式,这不仅达不到量变到质变目的,反而不断弱化政府释放的政策信号。虽然防摔的垫子层层加码,但房

  价终究会滚到地上,现在只不过是拖延时间而已。

   对话

  高GDP预期致政府矛盾心态

  ■记者:您提到的目前宏观管理者存在的“增长目标的矛盾”、“决策逻辑矛盾”、“调控方式矛盾”,造成这三种矛盾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刘杉: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局面更加复杂,也就是中央讲的“三期叠加”,同时“十八大”确立了经济总量翻一番的政治目标,这使得十年平均增长率一定要维持在7.2%左右。

  这有外需下降原因,也有投资推动型增长模式受阻问题。政治需求与经济现实产生矛盾,政府就两难。在工资增速长期赶不上货币增速条件下,社会矛盾或集中爆发。因此,政府既要刺激经济,以实现增长目标,又担心价格总水平继续攀高,资产泡沫继续膨胀,埋下更大危机祸根,所以只能以“微刺激”来稳增长,期望在不改变居民价格预期情况下,刺激投资。

  ■记者: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面对经济下滑压力增大,李克强总理提到的简政放权、产权保护和创新创业都是“中长线”的对策。就目前来说,国内依靠货币政策调控空间越来越小了吗?

  ■刘杉::货币调控空间依然有,但政府心态矛盾,特别是不断强调不搞强刺激,这使得总量政策工具无法使用。如果央行直接降息,不乏是一个好办法。当然,如果政府容忍增长率下降,坚持去杠杆,那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这需要做出政治决断。考虑到就业更多依靠服务业,与经济增速并非简单线性关系,所以在保障就业前提下,应该容忍增长率下降。

   “目前仍在4万亿‘消化期’

  ■记者:现在有人在反省此前的4万亿投资的负面效果,认为它推高了房价,这个说法是否有道理?

  ■刘杉:有一定道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是全球经济失衡,需要再平衡,全球贸易在收缩,中国需要减少出口和投资,但中国对危机本质认识不够,无法容忍经济断崖式下降,采取了过度刺激政策。

  但实体经济在结构调整中,过量资金满足了房地产需求。在地方政府和投资性需求拉动下,资金涌入房地产,导致房价暴涨。而民间也参与其中,民间金融自然提供融资需求。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政府需要控制货币增速时,市场预期就会改变。

  ■记者:李克强总理似乎不愿意再给予市场更强的刺激?

  ■刘杉:对,现在可以说是之前的“消化期”,前期吃得太多,胃口撑大,但现在不吃,也会饿死。所以,需要减量,但不能不刺激,同时还要坚持不搞“强刺激”,所以政策比较被动。就目前效果来看,以“微刺激”代替“强刺激”,效果不彰。

  ■记者:根据8月份的宏观数据,彭博经济学家TomOrlik预计中国的GDP同比增长率已经跌至6.3%,明显低于中国官方目标7.5%。中国政府还可能出台哪些措施稳增长?

  ■刘杉:主要措施是减税,刺激消费。不久前出台政策鼓励外资进入快递业,是个不错的政策,表面看可以促进竞争,增加就业,降低快递成本,但更主要的是可以促进电商消费。这是政府认识到了新经济带来的溢出效应。

  “房产税后,房价或见底

  ■记者: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他们都在抱怨现在日子难过,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刘杉:最苦的日子还没有来。现在中央政府要稳增长,地方政府要财政,所以地方政府不断救市,开发商存有幻想。但投资者意识到货币超发局面不在,房地产税即将登场,所以投资性需求大幅减少。而消费性需求受制于可支配收入,同时对价格更敏感,所以观望。在救市政策出尽后,明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的苦日子才会真正开始,持续时间至少三年以上。在三年后,房地产税开征后,房价或见底,需求会恢复。

  ■记者:那作为和房产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来说,还有很多的小微企业,他们在这个大背景下可以做些什么?

  ■刘杉:活下来,保持现金流,不要盲目跟风投资。创新不容易,大企业创新都很难,小微企业更是不可能。如果要投资,服务业最安全。服务业与周期不同步,波动小,市场需求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