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活
作者:郭军峰 单位:石家庄市高新区公安分局兴安派出所
我爱读书,从小就喜欢。究其原因,大概是父亲在我很小时候买给我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这套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当时是九块钱,保存至今,依然是品相完好。从这套连环画开始,我慢慢喜欢上了书。在我的印象里,这是我读书生活的开始。
读书,必须买书,或者借书。人说,书非借不读,我倒不然。如果确是本好书,我一定会买来看,并且保存好。那时买书必须去书店,我生活的小镇上只有一家新华书店,这家书店从我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都是我主要的书籍来源。小小的店,大概一个门面店大小,书的品种也不多,教辅类书籍又占了其中的大半。我一般是下午放学的时候,一个人背着书包来到书店,从书柜上拿下一本书,翻看好一阵;因为人小个矮,每次看书都要抬头仰望,日子久了就养成了对书籍的尊重。正是在这家书店里,我买回了《三国演义》,《西游记》,买了《格林童话》、《365个故事》,《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
升初中后,我的阅读面开始增大,这家小书店再没法满足我的需求了,后来我知道了邮购。邮购有一点不好,就是在邮来前不知道书到底怎样,所以总要找个实体店翻看一下。于是,我和几个朋友开始乘车去县城图书馆看书。县城图书馆坐落在县城中心,街旁车水马龙很热闹,图书馆在当时规模算是不小。图书馆底楼有个大厅,书被很好地做了分门别类,历史的,人物的,传记的,文学的,青春的,校园的,还有一大堆教辅类书籍,比起小镇上的那个小店来,真是进步了很多。我们去一般就是一个下午,而且每去必有收获。此后,从名著到各类小说,我的书开始慢慢增多,从写字台放到了床头,又从床头一直慢慢地往上堆。淘书的乐趣很多,因为有所期待,不像现在上网买书那么方便,可以查阅;那时每每满心希望地去淘,从书架顶上浏览到底下,拿感兴趣的书翻看。现在这样的情绪已然无法体会了。
到了高中,我开始去市区书城,那是需要一整天的。很多时候,是纯粹的看书,而不是买,就是喜欢那种氛围,看上一天也开心。这个阶段,我看书已有了倾向性,基本上看历史人物传记和历史评论,另外特别喜欢鲁迅的杂文,还模仿他的风格写了很多小文。现在回头再看,颇觉有趣,想来自己为什么会写这些文章,或许不光因为当时是个激愤少年,也和看了很多历史传记有关。历史方面的书,我读了很多,像蔡东潘的历史演义小说,像《三国志》,还有凡是和三国有关的书我都一并拿来读:从台湾作家陈文德的《曹操争霸史》开始,到吕思勉写的《三国史话》、张作耀的各种三国书籍,大概读了二十余本。高中时代,时间基本都花在看书和踢球上,以看书居多。
从大学开始,我转而去补足小时侯的“缺憾”。比如,一直想看的“金庸全集”,大学时读了个遍,工作后又买了全套;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基地》,我初中时就从《科幻世界》杂志上了解到,直等到大学毕业它才在中国大陆出版,至此我始有幸读到。工作后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便开始买大部头的书,基本上也都是历史书籍。如柏杨的作品、黎东方的历史著作,等等。这让我的阅读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了一步。此时,网购已为我购买书籍的主要方式;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渐渐地,很少去书店买书了。然而,在我心底里还是很眷恋实体书店;现在的实体书店早已不仅是个购书的所在,更是一处淡不掉的精神归宿。
随着工作越来越忙,我读书比以前少了,因此更怀念那种静静读书的心情,于是闲来写了此文,不只为纪念,更为鞭策,鞭策自己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把书读下去。阅读是能够澄澈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