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就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张光明 冯喆
近日,走进唐山市滦南县李营村,笔直的水泥路连接起每一户人家,坐落其间的一座座漂亮的民房,一排排齐整的红顶白墙的屋宇,街道两旁的鲜花绿树与村庄浑然一体。可谁能想到,30年前的李营,曾经是一个名声在外的贫困村、光棍村,“旱收蚂蚱涝收蛙”,198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300元。
在街道上,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正在修剪树枝。1987年,31岁的李志刚临危受命,毅然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回村任职,面对家人朋友的不理解,李志刚说:“我是党员,受党和部队教育多年,现在党需要我,家乡需要我,舍得一身剐我也要带着李营脱贫致富。”
“我来,就是要把我们的李营村搞起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李志刚就职党支部书记时的表态掷地有声。
治村先治穷,李志刚带领着李营村进行了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旱改稻。打井开渠、架线办电、跑办贷款……李志刚身先士卒冲锋在前。800米高压线、1300米低压线、两万多米水渠、8座扬水站,成就了800亩稻海。一年下来,效益翻了十多倍,追平了左近的村庄,也找回了李营人的尊严与自信。
30年间,李志刚带领李营村九次转型,探索出了一条脱贫之路、小康之路,从贫困村、光棍村浴火重生为一个有着150个猪沼菜一体生态大棚、1300个绿色无公害蔬菜中冷棚、人均纯收入6万多元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富裕村。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困难,李志刚常对自己说:“不管吃多大苦,受多大罪,都要时刻铭记自己是党员,党员就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偶然的机会,外地客商高价买走了村里主街上的10棵油松。这个小插曲让脑子活泛的李志刚动起了心思。村庄要建设、要发展,集体经济是重中之重,于是李志刚盯上了“绿色银行”。整合50亩机动地,投资50万元购进紫叶稠李、北美海棠、栾树、金叶榆等多个高档树种1万多株,建成高档绿化苗木繁育基地,3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获利100多万元。村委会主任孙志春望着一片绿色的海洋,对李志刚调侃道:“巴掌大的地方都让你栽上树了。”
在李营,党员干部坚持轮班义务巡逻,30年从未间断,巡逻里程能绕地球一圈多。党员干部带头出义务工在李营村是多年的惯例,村民累计出义务工约13万个,省下开支数百万元。
2017年春,40名党员出义务工把700棵直径7公分的树苗从4米多高的坡上抬下来,栽植、培土、浇水,百十斤的就徒手抱,几百斤的就几个人抬,常常一干就是12小时。
在李营,干部视自己为公仆,视群众为主人,村中大事要事召开“两委”会、全党会、村民代表会,三步决策制一以贯之。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程序严谨、规范运行。
56名党员,注重学习,扎实肯干,就像56面鲜红的旗帜飘扬在李营的大街小巷。党员活动日、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从起初的定点、定时发展成今天的随处、常态,大街小巷、村里村外、温室棚里、人工湖旁,到处有党员的身影,到处见到党徽闪光。
李营村的每名党员都分包几户人家,生活上关心,生产上帮助,感情上沟通,思想上疏导。
“不让一户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李营村的口号。
村民赵建华、李为民、李大山、赵贵军日子窘迫,李志刚出钱又出主意,不到两年都打了翻身仗。村里有兄弟俩感情冷淡,婆媳关系紧张,李志刚和包户党员上门调解……
风雨30年,日子变了,村容变了,民风变了,但是李志刚为民服务的情怀没有变,甘当头雁的精神没有变,真抓实干的作风没有变。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干事业的团队精神没有变。在县里,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一说起李营村,就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30年过去了,曾经朝气蓬勃的棒小伙也年过花甲,脸上写满了岁月与辛劳。但是,本应颐养天年的李志刚却说,自己在李营村任职30年,他热爱这片土地,舍不得离开,舍不得30年来和自己艰苦奋斗的村干部,舍不得李营村可敬的党员、可爱的村民。他要带领村“两委”班子再干10年,再奋战10年,让李营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