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14.10.2015  16:40

        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传统的乡村记忆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乡村的未来又在哪里?

            “我们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工作,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关系,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要求,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班上,省委书记赵克志的话掷地有声。

            当我们行走在京津走廊、永定河畔,感受着新一轮让6429平方公里大地上农村面貌悄然换装、让300万老百姓幸福满溢的美丽乡村建设,就会找到答案。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市以北三县和固安县两大省级重点片区建设为引领,同步推进6个市级重点片区建设,着力做优生态、做美乡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推进路径,一批具有廊坊特色、环境功能宜居的生态田园新农庄已然形成。

            大手笔巧绘美丽乡村建设蓝图

            “说到底,这是农民自己的‘家园’,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好规划,我们才能打造独具魅力的屈家营村。”胡庆军是固安县屈家营村党支部书记,他说,建设美丽乡村绝不是简单追求形式上的美观,不能忽略农民的承受能力,更不能盲目改变原有的乡村田园风光。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全力打造既有乡土风情又有城市品位的乡村,是我市建设美丽乡村的初衷。围绕全域推进和可持续推进的基本思路,我市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思路,站位全局谋划和部署新一轮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廊坊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富民优先。

            ——美丽乡村建设要助力扶贫开发。

            按照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农村未来发展的需求,我市科学谋划美丽乡村的总体布局,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今年全市推动落实的五大任务之一,分层次推进:把保留村做成精致景观,全市3220个村街中规划保留村2018个,到今年底完成帮扶提升的村街将达到1400个(其中今年新列省级重点村290个),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环首都升级版新农村;把中心村建成新型社区,1202个撤并村结合廊坊市自身幅员面积小、村庄人口密度大和土地价值高的特点,加大村庄整合力度,有力有序推进联村并建新民居;让面上村实现整体提升。

            在统筹布局上,我市坚持以北三县、固安县两大省级重点片区为引领,在其余6个县(市、区)各确定一个市级重点片区,重点片区之外确定20个精品村,形成“2+6+20”格局,以此带动全域推进,梯次提升,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新申列290个省级重点村着力推进“15件事”,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品牌;已经完成帮扶改造的1105个村街查补缺项,继续提升;其余村街全面推进“四清”整治,实现长效保洁、饮水安全全市域覆盖,厕所改造、村庄绿化全市域推进。

            抓重点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走在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半边店村、香河县大荒庄村等乡村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绿树或与草坪相映成趣,或与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点缀成图,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上看不到杂物,三三两两的人们或在街边树荫下聊天,或在街角广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

            不仅这种看在眼里的道路和广场悄悄换上了新装,看不见的犄角旮旯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街道上、家门口的露天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家院子里的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甚至是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厕所;在各县农村推广的分散式人工潜流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不仅让污水不乱流,而且集中起来的污水经过过滤炭包分解,还可以再次循环利用。

            让“美丽乡村梦”照进现实,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努力开拓美丽乡村新局面积聚力量。为此,我市立足于早谋划、早动手、早见成效,着力推进村庄“四清”、绿化及重点项目建设,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村庄“四清”效果明显。突出抓好290个省级重点村环境提升,带动全市3220个村街全面开展“四清”整治。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突击行动,督导各村街配齐配足保洁员,落实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车辆等方面的资金保障,健全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目前,全市省级重点村已完成清运垃圾杂物40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2800余处、创建美丽庭院1.3万个,平均完成任务总数80%以上。

            村庄绿化展示特色。围绕打造“平原森林城市”目标,大力推进村庄“四旁”绿化和庭院绿化,290个省级重点村共安排环村林带绿化任务739万平方米、村内绿化320万平方米。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以奖代补等造林机制,目前已完成环村林630万平方米、村内绿化127万平方米,分别占任务量的85%和40%。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努力克服招投标程序多、时间跨度大等方面困难,力促项目早开工、早见效。截至6月底,全市省级重点村共铺设供水管道28万米,安装安全饮水设备565台;完成道路硬化71万平方米;改造高低压线路55公里;完成厕所改造1.4万个;完成墙体改造6万平方米;铺设污水管道5万米,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220处。

            重创新凝聚美丽乡村建设合力

            由于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我市目前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等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怎样解决农村发展不均衡问题,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我市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发展机制,让百姓对美丽乡村建设重新认识和期许。

            在固安,按照“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村街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发展棚菜、花木、渔具、滤芯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家庭手工业和农村旅游业,以农村产业的发展支撑农民收入的增加,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香河,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子活动,鼓励企业或个人捐赠支出。香河第一城酒业有限公司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捐资500余万元支持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香河安旭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为17个村街无偿捐助价值210万元的垃圾清运车和制式垃圾箱……

            在三河,各村村民们相继筹办了“梨花节”“采摘节”,建起了“农家院”。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对调整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的还有全市探索建立的一套可持续推进的发展模式——建立星级评定机制。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定星定级的实施方案》,根据村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重点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由低向高划分为三个星级标准,对已经完成帮扶提升的重点村街进行评星定级。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将省市两级重点片区作为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主战场,在大厂、永清、霸州三个省级农村改革试点县率先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农村产权流转,实现农村资产交易信息共享。

            组织推广“四新”利用。继续深入推广“固安经验”,围绕特色民居改造、村庄绿化美化、农村厕所改造、污水垃圾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难题,计划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样式示范户135户。市、县两级财政拿出9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工程,年底前全市省级重点村将推广清洁燃烧炉具2.3万套,推广煤改电、煤改天然气等能源替代模式5900户。

……

            记忆中的乡村,乡愁中的田园,正在经全市人民的巧手,编织成美丽幸福的家园。今日廊坊,美丽乡村建设新曲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