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五大举措推进流通现代化
我市加快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 (记者 焦莉莉)近日,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我市将通过建设统一高效的流通网络、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流通发展模式、保障市场稳定运行及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五大措施,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营商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流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围绕流通网络建设,我市将加大商贸流通节点城市建设力度,推动流通设施网络化、系统化建设,提升商品集散、生产服务、消费促进、外贸通道和应急保障功能,形成骨干流通网络的重要引擎和枢纽。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协调发展,重点谋划和推进10个单体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的大型商贸综合体,打造3至5个方便快捷、消费力集中、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商业街区,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和业态配置。提升商贸聚集区功能,促进商品市场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流通企业,搞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我市将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竞争力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大型骨干流通企业,提升流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流通网络。加强大型流通企业和商品批发市场合作,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京津知名品牌和老字号企业到我市开店布点,鼓励我市重点商贸企业、名优特商品和中华老字号到京津开设销售网点或专柜。
创新流通发展,是新形势下内贸流通改革的必然要求。围绕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部署,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增强综合服务和聚集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着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动计划,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推进中国梦网、北国如意购、国大连锁等电商平台建设。同时,进一步提高流通连锁化水平,积极发展直营连锁,规范特许经营和自愿连锁,提高自营商品比例。推动绿色循环低碳流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零售业万元销售额能耗降低10%。
运用大数据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挖掘和研发大数据公共服务产品,引导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市场拓展、精准营销和优化服务。通过互联网经济运行监测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网络经营主体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做好政府决策信息支持。
为给内贸流通打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我市还将从探索建立大流通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改善内贸流通发展环境。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