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

30.11.2015  10:12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产业扶贫 定点扶贫 教育扶贫……

刚刚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以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按照中央和省扶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我市遵循科学谋划、扎实工作,注重协调,狠抓落实,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主战场,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找准路子、创新机制,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我市目前有国定贫困县4个,分别是赞皇、平山、灵寿、行唐县,高邑、井陉、元氏有部分贫困村。2011-2014年间共实现了16.5万扶贫对象脱贫。今年底,我市将确保6.2万人(平山2万,灵寿1.4万,行唐1.6万,赞皇1.2万)实现脱贫,平山县脱贫出列。

市委、市政府着力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资源开发,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社会帮扶,开展扶贫培训,以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实现659个(国定重点县有584个,非重点县有75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完成20.7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任务,赞皇、灵寿、行唐在2017年脱贫出列的目标,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省当好标杆、做好表率。

精准识别

构建扶贫信息网络

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2014年,按照国家新确定的农民人均收入2736元的识别标准和省扶贫办贫困人口分解指标,我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真正找准重点扶贫问题、重点帮扶对象,建立起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变化情况,构建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2014年我市四个重点县识别出584个贫困村和30.5万扶贫对象,并于2014年实现5.5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突出县级主体责任,把扶贫开发纳入各山区县年度考核内容,作为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要考核依据,根据各县(市)区任务,定期考核,奖优罚劣。同时,将行业扶贫与市直部门年度考核挂钩,鼓励项目资金和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

目前,各县都相应调整了工作目标,制定了提前实现脱贫出列的支持政策和“时间表”、“路线图”。“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省的要求,我市将对659个(国定重点县有584个,非重点县有75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完成20.7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任务,赞皇、灵寿、行唐要在2017年脱贫出列。

创新机制

推进特色产业扶贫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我市创新产业扶贫机制,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有效克服短期脱贫现象,为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目前,全市四个重点县已经全部完成农民股份合作制经济、现代农业园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家庭手工业等四个专项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并不断适应市场形势,推动扶贫产业由传统分散式的种养业向发展股份合作产业、手工业和现代农业园区转变。

我市探索出平山“葫芦峪”——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民的“五位一体”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

2014年,园区范围内的上峪、古青炭、营盘、大米峪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涉及贫困户466户,贫困人口1919人。葫芦峪走出了一条山区综合开发,实施精准扶贫,推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路子。

截至目前,我市共形成万亩片区12个,千亩片区84个,养殖小区49个,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17家。发展核桃71.51万亩、大枣110万亩、食用菌285.5万平方米,柴鸡634.5万只、奶牛10.55万头。

合力攻坚

组织开展定点扶贫

近两年,我市精心组织开展定点扶贫,全市726个贫困村全部安排了驻村工作队进行帮扶,每个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重点乡镇,具体分包一个村,市直部门主要领导联系自己单位所帮扶的贫困村,全市市级领导联系贫困乡镇38个,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同时,结合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帮扶规划,谋划帮扶项目,筹措帮扶资金,确保帮扶村按期脱贫。

同时,我市扶贫部门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围绕种植、养殖等主导产业对农民实施种、养、管理技能培训。2011年以来,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人次以上。今年共举办核桃树管理、柴鸡养殖、养蜂技术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02期,培训贫困群众13556人次。同时,抓好灵寿县“国家级雨露计划试点县”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组织文化青年到技校学习专业技能,并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实现稳定就业。共补助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贫困生2388名,转移就业率达95%以上。

挖掉穷根

实施山区教育扶贫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使山区群众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市在平山、赞皇、灵寿等6个山区县、45个乡镇实施了山区扶贫教育工程,通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寄宿制学校,将深山区学生全部免费异地安置到新建寄宿制学校就读。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9.08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资金3.04亿元,新改、扩建中心乡镇寄宿制中小学56所(50所小学、6所初中),转移安置山区学生41132名,使越来越多的山区孩子享受到了优质免费的义务教育。

截至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了山区小学生以学区为中心就近集中、初中生向县城集中、高中生按报考志愿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的目标。在孩子们的带动下,6000多个山区家庭也走出了深山,而随着这项工程的深入,将有更多的山里孩子及家庭进入城镇,他们的生活将迎来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