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晋察冀】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在这诞生

11.07.2015  12:17

如果说有哪些书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毛泽东选集》当之无愧。这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就诞生在阜平县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

雷堡村是阜平县一个很小的村庄。报社机关和工厂就驻在这里以及附近的山峪、苏家台等村里。”《寻根晋察冀》作者张曙红带着记者来到了雷堡村的八庙台的后山里,茂密的植被掩藏着二十多个已经坍塌的窑洞。1944年4月,就在这其中的一个窑洞里,时任《晋察冀日报》总编的邓拓接到了一项重大任务——编印《毛泽东选集》。

中国第一部《毛选》(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副处长冉世民:“晋察冀中央分局为了系统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争取抗日战争直至全国胜利,经中央宣传委员会批准,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

当时晋察冀边区人才济济,中央领导为什么毫不犹豫地把这一重任交给邓拓?这并非事出偶然。因为在此之前,邓拓和他的战友们就已经出版了多种毛泽东著作单行本,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很快邓拓就完成了《毛泽东选集》的编选工作。

邓拓(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副处长田超:“邓拓编选的《毛泽东选集》,按内容分编为五卷,全书共收入26篇文章,约45万字。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毛泽东同志早期的重要著作都选编到了选集里。

为了避开敌人的搜捕,《毛泽东选集》的印刷任务交给印刷二厂。印刷二厂位于阜平县马兰村一处十分偏僻,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坡山村,交通极为不便。报社很难到敌占区买到相关材料,印刷成了一个难题。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副处长冉世民:“报社自力更生,办手工造纸厂,用稻草、麻绳造纸。纸虽然粗糙、发黄,但可以用来印报,省出好的白纸印《毛泽东选集》。没有油墨,就发动阜平老乡把自己家里的猪油和锅底、柴草烟灰集中起来熬制。

就是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1944年五月定稿,七月就印出了第一批样书,堪称奇迹。到9月份,首批共印刷4000册正式对外发行,很快就销售一空。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副处长田超:“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出版后,毛泽东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和共和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河北电台记者方芳、曹力、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