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属于富水沙卵石地层,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然而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西延线所在的温江地区属于成都平原的上游,地质结构更加具有挑战性。”13日,由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承建的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土建六标的项目经理杨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日前,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西延线凤凰大街站——西部新城站区间左线盾构机再次成功下穿越39米宽的江安河,标志着成都地铁建设单项工程又一特别重大风险源被化解。
正因如此,中国电建水电七局在工程建设中,科学创造“两个第一”载入在成都地铁建设史——第一次在盾构施工中,创造了大粒径松散砂卵石富水地质条件下成功下穿大河道的案例;第一次创造了日盾构掘进25环纪录。
“这里的石头都不能称为卵石,而是漂石,一般都在20-40公分左右,最大直径有超过80公分,且卵石强度高、地层无胶结,此前我们邀请国内知名地铁盾构施工专家鉴定,都认为是世界性难题,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杨愚告诉记者。
“穿越江安河前后36个小时,施工单位、业主、监理等都在监控室一直盯着监控显示屏,大家对每一环都在分析、讨论,中间存在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万一出现超方现象,就会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杨愚坦言,尽管做了很充足的应急准备,但至始至终,大家都是信心满满。
事实上,这样的底气得益于在盾构施工初期,在凤南区间进行的300米的盾构试验段。“我们选择的是地层最复杂的区间做试验,通过对试验段的各项掘进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应对方案,有效的解决后续掘进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杨愚表示,通过探索松散砂卵石富水地质情况下的掘进技术和参数,摸索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核心经验。“首先将过去以控制土压和刀盘扭矩为核心要素转变为以控制掘进速度为核心,在充分保证掘进速度的前提下,让土压和刀盘扭矩自然形成,这种转变能够有效控制超方现象,防止地面坍塌和沉陷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我们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通过大胆设想和实践总结出一套‘推力脱困’的方法,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松散砂卵石富水地质条件下盾构机快速脱困;此外,我们还探索出了一套渣土改良的动态管理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砂卵石频繁卡刀盘的难题,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不仅如此,在杨愚看来,通过这个项目,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广大员工的“聪明掘进”。“在掘进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多,掘进成本越高,干活儿还越累,我们就从降低成本入手,让大家都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化的效益。”杨愚举例道:“施工初期,我们遇到出渣量异常时,便大量使用膨润土改良土壤进行施工,虽然问题解决了,但投入的成本却居高不下,而且工人还相当辛苦。通过开展“聪明掘进”法,大家开动脑筋,集思广益,针对不同的地段、不同的地质情况,计算出土壤改良所需的耗材,既解决了问题又节约了成本,现在我们在使用膨润土这一项上,每米比过去节约1.2吨,剩余6公里长线路就节约了近600多万元。”
事实上,通过成都地铁建设,项目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市政工程建设,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围绕工程建设中,我们对外涉及的单位就有40多个,过去“等、靠、要”的施工观念,转化为主动出击“创造条件”进行施工。
“过去高铁,水电,机电安装,铁路,公路都干过,这回地铁也干了。”在杨愚看来,成都地铁是项目部转型的一个起点。目前,在成都市场四五十家施工单位中,作为后起之秀,我们引进了搞水电工程好的有效经验,并结合了地铁施工的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特色的管理之路、创新之路,并通过成都地铁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市政施工管理技术人才,为后续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今后我们将形成一个地铁施工的产业链,以这种模式去参与市场竞争,服务市政建设,并通过成都辐射西部乃至全国市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