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情人节”文化大不同 但都拥抱爱情
中新网8月15日电 8月14日迎来了中国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这一天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美国侨报网发表社评,中西“情人节”文化大不同,如今在传统文化的加持下,过七夕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恋人表达爱意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相传在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与典狱长的女儿相爱,却被处以死刑。后来,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和纯洁的爱情牺牲自己,他临刑这一天被定为圣瓦伦丁节,即今天的情人节。在这一天,西方情侣们往往互赠礼物,比如玫瑰花、巧克力、珠宝首饰等,直白示爱。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直接的、完全关于爱情的节日。
但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内涵更为丰富。它曾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的综合性节日。在古代,七夕当天会有访闺中密友、祈祷姻缘、切磋女红等活动。而“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中国最为浪漫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相比于西方人的火热直接,中国古代情侣表达爱意的方式则相当内敛含蓄。即使是互赠礼物,也多是一丝一帕,一扇一画,其中情谊绵长悠远;而更多的相思则寄托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句中。
眼下中国年轻人过七夕节,突出的更多的是关于爱情的主题内涵。和过西方情人节类似,约会、示爱是主要内容。据美团App数据显示,今年节日前夕,“七夕双人餐”、“七夕约会餐厅”等关键词的搜索量多了10余倍,而“浪漫”、“惊喜”等关键词的搜索量更直线上涨115%;同样,浪漫旅行也备受青睐,近一周在马蜂窝旅游平台上,“七夕旅游”相关搜索涨幅达60%。情侣们认真过七夕的阵势丝毫不输给过西方情人节。
不过,两个节日的过法仍存在区别。由于传统文化的加持,人们在过七夕节时多花了些小心思。譬如在情侣互赠礼物方面,中国国货在七夕节更受青睐,特别是“胭脂水粉”、汉服团扇等,可以说是十分应景。而从更大层面上讲,七夕节虽是情人节,却不仅仅属于情侣。近几日,中国多家电视台推出了七夕晚会,全家老幼都可欢聚一堂,体验七夕民俗。其中河南卫视13日推出《七夕奇妙游》,和先前火“出圈”的《唐宫夜宴》一样,再次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
如今,过七夕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恋人表达爱意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但在几年前,情况还并非如此,过西方情人节曾是主流。2006年5月,七夕节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此后又有媒体、商家的不断推动,人们渐渐认识到传统佳节的重要意义,重拾七夕的浪漫。
七夕节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逐渐流行,不仅体现了传统节日的回归,也说明了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年轻人在欢度佳节的同时青睐国货、国潮,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文化元素,更是说明了传统文化在不断继承与创新中愈加彰显的魅力。
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亦犹如一条纽带,连结着全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其实,不仅是七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佳节也要好好地过;不仅中国民众要过,海外华侨华人也要过;不仅要用传统方式过,还要创新地过。让中华文化在欢度佳节中传承,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活力。(李杉)
编辑:【吴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