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总理出访拉美四国 中拉经济合作重点在哪?
20.05.2015 19:47
本文来源: 财政厅
中拉整体合作是中国国际战略“必选项”
在今年1月9日举行的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上,李克强指出,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发展目标相近,共同利益广泛。李克强强调,我们都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都认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需要和平稳定的地区和国际环境。中拉两大经济体加强交流合作,中拉人民之间加强联系沟通,不仅有利于双方福祉,而且有利于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繁荣。
近期出版的《2015拉美黄皮书》也认为,中拉整体合作是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必选项”。黄皮书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从战略高度重视拉美,启动对拉政策的全面筹划。
2008年11月,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看待对拉关系,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伙伴关系”,初次传递出中国与拉美进行整体合作的意愿。
2012年6月,时任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委员会的演讲中提出了成立中拉合作论坛的倡议。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拉领导人首次集体会晤中发表演讲,倡导打造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建立“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
2015年1月,“中拉论坛”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与全球区域(尤其是发展中地区)整体合作的全覆盖。从中国的域外整体合作机制的全局设计来看,中拉整体合作是中国全球战略中的“必选项”,或者说是“不可或缺项”。通过中拉论坛,双方获得集体对话、集体交流的平台,正式形成了双边、多边和整体合作三个层次的立体合作的全新局面。这一整体合作机制的确立将有力地促进中拉双方凝聚政治共识和利益共识,更为充分地发掘各领域的合作潜力,开展更健康、均衡、可持续的全面合作,推动“中国梦”与“拉美梦”协同发展。
中国是拉美外交“太平洋战略”的优先目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提升,以及中拉经贸密切度的加强,与中国优先发展战略关系已成为拉美国家的共识,“中国机遇”和“太平洋意识”成为多数拉美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考量。
黄皮书指出,一方面,亚太对拉美的吸引力迅速上升,“太平洋联盟”的成立以及拉美部分国家积极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便体现了该地区融入亚洲生产链、借力亚太经济增长的政策意愿;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拉美国家对外合作的优先目标,在拉美地区的舆论场“中国威胁论”明显消退,让位于“中国伙伴论”和“中国机遇论”。
对拉美而言,中国的吸引力不仅表现在对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上,也体现在中国作为全球性资本输出大国的新定位和作用上。无论是筹集其结构调整所需的资金,还是获得应急性优惠贷款,许多拉美国家都将中国视作重要的融资来源。此外,加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也符合诸多拉美国家推进其外交多元化,增强外交独立性,乃至“对冲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等新的地缘政治利益考量。
中拉整体合作符合双方经济转型对接需要
黄皮书指出,经贸合作是中拉关系中基础最实的领域。中国不仅是拉美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拉美多数国家的优先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在拉美国家的投资呈现快速增势,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日趋多样化。因此,与其他领域相比,经贸合作的起点相对较高,同时也是中拉双方深化合作意愿的核心所在。
经过近十年的经贸融合,中拉经济形成了紧密关联的事实。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测算,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拉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拉贸易额达到2636亿美元,并且呈上升态势,双边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此访的四个国家是拉美的重要国家,也是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据悉,2014年中国与四国的贸易占中拉贸易总额的57%。
黄皮书指出,当前,中拉双方同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阶段,双方经济合作同样需要迈向质量型增长及格局、内涵上的重构。新的结构性互补已初显端倪,需要双方进一步确立合作共识和优先实施途径。
一方面,中国现有的优势产能、富余产能走向拉美,符合后者产业多元化、其产品价值链位次上移等实际需要。拉美多数国家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完备,基础设施建设尚待改善,迫切需要引入大量投资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在内需驱动战略之下,中国国内消费模式及能力的转变为拉美商品和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市场。随着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中国公众消费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供给体系的开放、多元发展势在必行,加大商品、服务进口和境外消费也势在必行。
中拉产业链对接和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有助于形成新的投资和贸易增长点,促进双方合作水平的上升和合作规模的扩大。中拉整体合作机制的确立,除了增强双方的经济联系外,还派生出新的多边协商平台和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派生出企业、智库、媒体等其他社会行为体共同参与的专业对话机制,增强交流并管控合作中的分歧。因此,中拉整体合作机制不仅将超越国别合作的局限性,还可在更大的地域和更广泛层次上推进双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扁平化对接,实现双方合作政策、规则、标准的逐步统一,促使中拉经济结构转型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2014年7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联合声明》也明确指出,重视基础设施对畅通物流、便利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调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以及用好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的重要性,以便增进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之间以及同中国间的互联互通。从长远来看,促进拉美地区互联互通不仅可以增强拉美国家对中拉合作的信心,而且也利于中拉未来经贸合作的深化。
“1+3+6”合作新框架探寻推动中拉经贸合作升级换挡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中拉经贸关系面临继续发掘中拉经济互补性的潜力、实现中拉经贸均衡稳定增长的现实挑战。
为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在快车道上全面深入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7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倡议共同构建中拉“1+3+6”合作新框架。
“1”就是“一个规划”,即以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实现各自发展战略对接。
“3”就是“三大引擎”,即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
“6”就是“六大领域”,即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推动中拉互利合作深入发展。
李克强拉美行为经贸合作拓展新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过去中拉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大宗商品和农产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未来双方合作的领域将更多元化。中拉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也有利于中拉合作的提质升级和均衡发展。李克强总理此访既是落实双方已有的合作共识,更是继续深挖合作潜力,将为中拉合作全面提质升级打造强大“引擎”。
据介绍,此访的每一站,双方都会签署多项合作文件,既包括矿产、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也涉及金融、科技、航天、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领域。
在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拉美期间,关于建设两洋铁路的探讨成为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
两洋铁路是习近平主席上次出访拉美提出的框架协议,指横跨巴西和秘鲁、连接太平洋岸及大西洋岸的铁路建设项目。
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日前在外交部吹风会上透露,李克强总理此访将签署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合作文件,就启动可行性研究做安排,并指出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不会涉及具体金额等情况。
童道驰还表示,中方对两洋铁路的修建持积极态度,这是中国和巴西、秘鲁合作的重要项目,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当地基础设施的水平。同时将加强双边产能合作,是互利共赢的项目。中方希望在启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项目发展。
修建两洋铁路,无疑有利于中拉双方的商品、物资、人员等的往来输送,进而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秘鲁驻华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尼亚伊表示,两洋铁路一旦建成,将令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和整个拉丁美洲的贸易往来如虎添翼。此外,有业内专家指出,两洋铁路可以打破目前美国控制下的巴拿马运河对国际物流的垄断地位。中巴秘三国联手建两洋铁路将是互惠共赢之举。(常红 赵京文 米惠惠)
本文来源: 财政厅
20.05.2015 19:47
故
事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指挥河北防汛抗洪救灾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题:众审计厅
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述评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题:不断攀登新的审计厅
韩龙调研督导审计工作
2023年7月1审计厅
赵文海主持召开省委审计办重大审计工作协调推进会议
7月31日,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