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脱贫 咱德胜村有底气——张北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的“脱贫账”

23.09.2017  09:12

  □记者 赵晓慧

  9月的张北,天气已经转凉,村民纷纷穿上秋衣御寒。但在德胜村的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内,却是一片热闹景象:一盘盘微型马铃薯长势良好。47岁的村民李彦平停下忙碌的脚步,扳着手指头和记者算起了“脱贫账”。

  “一个大棚有7万株薯苗,每棵苗可产2-3颗薯种,每颗薯种价格在3到5毛钱,这样算下来,一个大棚保底能收入4.5万元,除去建设成本和承包费,一年纯收入在2.5万元左右。”李彦平告诉记者,自己今年承包了3个大棚,预计收益在7.5万元,年底脱贫不成问题。

  “过去种马铃薯,一家一户粗放种植,规模小、收益低。”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指着大棚内一个个装着“蛭石”原料的黑色穴盘告诉记者,“这是无土栽培微型薯育种。原来种马铃薯,是论斤卖;现在种微型薯,将来是按个儿卖。”叶润兵说,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村里统一投资建设了高级网棚,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培育的薯种品质更好、级别更高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依托大农种业公司和河北农大试验站,德胜村在徐家营、马鞍架和德胜自然村建成规模达300亩的德胜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项目总投资558.9万元,新建育种大棚280个,每个占地0.6亩。

  “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属村集体所有,村委会委托合作社统一管理,村民承包自主经营,所得租金用于补偿租赁土地费用以及无能力经营大棚的贫困户。”叶润兵说,有了微型薯育种产业支撑,年底脱贫心里有底。

  不仅如此,在产业扶贫的大背景下,德胜村正在谋篇脱贫致富大文章,光伏发电、民俗旅游等产业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德胜村属于光伏发电二类区域,全年日照时长3000多小时,是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为早日使德胜村摆脱贫困现状、充分利用好太阳能资源,省工信厅帮扶30万元,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50万元,在今年2月底建成了两座共500千瓦的光伏电站。同时,国网冀北张家口供电公司投资71.04万元,架设10千伏线路1.1千米,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4台,完成光伏配套工程。

  “项目设计年发电量75万度,现已全部并网。”叶润兵说,按目前的标准,20年可实现效益1365万元。其中40%的电站收益用于电站运营维护及全村公益事业,60%用于增加村民收入。贫困户人均每年可增收3000元,脱贫户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

  据了解,下一步德胜村还将利用张北县交通便利的优势,新建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民居,并同步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吃、住、购、娱等乡村旅游服务,逐步形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作物采摘、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家旅游格局。

  “春节前夕,习总书记来咱们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并和大家一起合计脱贫计划。现在,我可以拍着胸脯告诉总书记:年底脱贫,咱们德胜村有底气。”叶润兵对德胜村脱贫致富的信心无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