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坐看重围”说《师父》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新片亮相大银幕高口碑低票房
□本报记者 黄蓥
在前不久揭晓的第52届台湾金马奖上,内地导演徐皓峰执导的《师父》击败《刺客聂隐娘》、《杀破狼2》等拿下了最佳动作设计。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是:“徐皓峰身兼作家、导演、编剧、武术指导等多重身份,对于武侠文学和传统武术的深刻理解,让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师父》对于拳法与兵器的巧妙诠释,即使是熟悉武侠功夫片的影迷也会大开眼界。”然而12月10日《师父》现身大银幕后尽管口碑极高,却因为排片等原因票房收入不尽如人意。这篇报道献给那些喜爱徐皓峰文字和电影的人们,源于《师父》上映之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的一次微信群访,当时徐皓峰刚推出新作《坐看重围——电影〈师父〉武打设计》,该书也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电影武打设计的专著。
关于图书:硬派武侠的延伸展现
徐皓峰的家族是晚清官宦世家,出过“锐勇巴图鲁”这样的顶级武将。他的二姥爷李仲轩曾是北京形意拳高手尚云祥的弟子。李仲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因为拜师习武,被书香门第的家庭逐出,后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徐皓峰从小追随二姥爷并帮他整理形意拳谱的遗存与心法,之后十数年专心于搜集和整理民间武术资料,采访众多民间武术高手和道、佛教学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向。
多数人认识徐皓峰是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开始的,作为该片编剧之一,他在第33届香港金像奖上获得了“最佳编剧”。他同时还有动作指导、导演、作家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多重身份。他在2011年至2012年执导了《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并担任动作指导。自2013年起,徐皓峰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包括“武林纪实”系列《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长篇小说《道士下山》、《武士会》,短篇小说集《刀背藏身》等多部作品。2015年陈凯歌导演根据其长篇小说拍摄的电影《道士下山》公映,最近他本人第三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师父》也已公映。
《师父》再现了民国时期咏春拳师父陈识北上天津,意在开武馆为咏春扬名,前提是挑战当地八家武馆。陈识在当地收了位弟子,传授八斩刀法后一路踢馆……同名小说今年曾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双年奖。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电影汇聚了廖凡、宋佳、蒋雯丽等实力派演员,致力于再现民国武林的真实搏杀,没有表演性的华丽动作,这一点令《师父》与大众熟悉的港式武打片区别开来,也令该片荣获了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在《坐看重围——电影<师父>武打设计》一书中,徐皓峰在剖析片中招式来历的同时,还以其家学渊源,参详咏春、八卦、形意之拳理精髓,并论及功夫演员的养成、剧本写作和导演思维的误区、武打电影的先天不足、当下电影创作的困境与突围诸多话题。而“坐看重围”是个隐喻,也是种姿态。有人评价说该书堪称徐皓峰硬派武侠的延伸展现。
关于电影:武打片探究人性
徐皓峰透露《师父》的灵感有两点——茶汤和咏春,特别是他参与编剧《一代宗师》时结识了叶问的弟子梁绍鸿,梁绍鸿也是《一代宗师》剧组教梁朝伟的师父。徐皓峰说他跟梁绍鸿请教时有个底子:“就是早年对八卦掌的了解,我拿八卦掌的拳理去跟咏春拳的拳理进行对照,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两家的拳理相通之处非常多。所以在《一代宗师》里我才有自信写叶问和宫二两个人交流拳击这样的情节,如果我觉得这个在拳理上完全是不成立的,根本不可能有过交流的迹象和交流的先天基因,这样的戏我和王家卫都不会写的。”他承认在给王家卫做剧本的三年间学到很多,“从中得到的已经远远超过了写一个剧本所付出的。我自己也一直在研究,可以拍一部我自己的电影,所以《师父》里的咏春技法还是得自于梁绍鸿先生。”
如今观众对功夫的认知大多来自港台武侠片和武侠小说,印象中所谓功夫就是一群俊男美女飞檐走壁,但徐皓峰的武打片和小说却把一众武林高手置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除了一身真功夫(还不是动不动就能飞上三层楼的那种功夫),他们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一样有欲望野心,也一样会胆怯软弱。对此徐皓峰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师父》是功夫片,更是一次武打片和社会问题片结合的尝试。他认为社会问题片是一个被遗忘的类型片:“以传统道德衡量社会结构的变化,代表作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价值观上很清晰,类型完成度比武打片更强。武打片衰微时,我就向电影史请救兵了。《师父》就是让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这两个类型结合在一起。”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