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 河北 日报评论员
生前,村民将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矗立于村口;身后,村民将他的骨灰撒在太行山上的沟坡、果林,让他长眠于太行的怀抱。一位大学教授,就这样永久地被太行铭记、被人们铭记、被时代铭记。 李保国 用一生叙写了一部最具价值的教科书,并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什么是当代知识分子要走的道路。
只有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实践,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知识才能产生最大价值。“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李保国的“两聚”造林 理论 、荒岗造林技术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产生于社会实践、检验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带来了“荒山披绿,穷岭生金”的山乡巨变。李保国走出了一条科技为社会提供直接有效服务的道路,将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镌刻在了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只有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知识分子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和 农民 打成一片,心和农民贴在一起”,因此,李保国被农民称为“恩人”“科技财神”。太行山绿了,李保国黑了;农民富了,李保国累倒了。李保国用自己的生命和实际行动展现了对人民的挚爱,诠释了绿叶对根的情意。对一名知识分子来说,没有什么比造福人民更值得骄傲,没有什么比得到人民的认可更幸福。
只有着眼时代需求、回答好时代命题,知识分子才能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了给太行山系上既有显著生态效益,又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金腰带”,李保国30多年不停地奔波在太行山深处。他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 历史 ,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对一名知识分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时代的舞台更广阔,没有什么比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更显担当。
李保国回答了时代命题、回应了实践需求、满足了群众渴盼,他将自己的人生融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在时代的洪流和殷殷民心中,体现了一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真正价值。
家国情怀、心系人民、学以致用、淡泊名利,这些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回望那些当代优秀知识分子,从科坛“三钱”到两弹元勋邓稼先,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歼-15舰载机总指挥罗阳……无不完美地诠释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创新和奉献精神。他们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事业的出发点,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作为事业的落脚点。相较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都做到了用“大我”超越“小我”;相较于困坐书斋的“知识的拥有者”,他们都为知识找到了最光明的出路、最广阔的天地;相较于被铜臭腐蚀的“迷途者”,他们都深知“小鸟的翅膀如果系上黄金,就不能翱翔;一个知识分子如果把钱看得太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李保国,正是这一薪火相传过程中的又一个楷模。
李保国的价值坐标、生命向度、人生道路,对当代知识分子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这正是知识分子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时代。”自觉投身于时代的洪流,自觉把个人追求与国家的事业结合起来,自觉将个人才智无私奉献给人民,是当代知识分子必然的选择,也是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方式。在“两学一做”学习 教育 中,李保国的事迹就是广大党员学习的生动教材。
四月的太行,果木吐翠,林涛阵阵,那是太行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已化为一棵树的李保国的缅怀,也是时代发出的呼唤和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共产党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