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法治观念 推进依法治市
——五论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如果把地方发展比喻成动车飞驰,法治就是轨道;如果把各项建设比喻成修筑高楼,法治就是支撑。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省会,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需要持续发力、务见成效。
发展需要法治、改革依托法治、群众期盼法治。实践早已明证,法治胜于人治。客观讲,我市多年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但使法治观念、法治思维、依法行事深入人心、延伸到各个环节,绝非一日之功。同时,从当下形势看,我市正处在以创新驱动引领绿色崛起的关键期,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攻坚期,面临的改革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福的任务异常繁重。面对如此情势,唯有依法治市,才能政更明、人更和;唯有依法治市,才能令更通、心更齐;唯有依法治市,才能攻坚克难,高歌猛进,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依法治市,核心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规范约束公权力。规范约束公权力,就是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列出权力清单。实践一再表明,合理分解和科学配置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划清权力边界,明确权力主体,做到依法确权、科学配权、全程控权,才能有效防止权力越界犯科。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护法,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执政,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能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健全法规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依法决策,规范行政执法,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依法治市,重点是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不是抽象概念而在于具体实施,存在于每一次执法、司法实施的过程中。公正的裁判是加固法治信仰的基石,而不公正的裁判会污染法治精神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司法工作者应坚守职业良知、坚守法治定力,抵抗得住权势、金钱、人情和关系,做到秉公执法、司法为民。围绕解决好老百姓反映强烈的违法施政、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严格公正司法,促进司法清明。
依法治市,目标是全民守法,全社会敬畏法律。“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力量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化作全体市民的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建成法治省会。这就需要大力加强法治教育,把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市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只要全市上下都自觉弘扬法治精神,持之以恒争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法治省会的目标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