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一带一路”需要长期融资安排

27.07.2016  17:11
  “一带一路”战略覆盖区域广大、涉及跨境投资领域多元、融资需求庞大、项目建设周期长,这需要金融合作在整个融资方式,包括融资设计上有别于传统的贷款。积极构建包括亚投行在内的国际信贷新体系、以人民币资本为主导的面向“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框架和金融合作体系势在必行。人民币国际化将提供“一带一路”长期资本保障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人民币周边战略,具有现实的基础。按照当前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来计算,2015年全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份额达到3.4%。在充足的外汇储备、庞大的外贸规模、相对完善的金融机制的支持下,人民币有能力主导建立区域性贸易结算支付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人民币与沿线国家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范围,降低使用第三国货币对双边贸易往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用于沿线国家资产计价、纳入沿线国家储备货币。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本币互换规模和范围;加强本币结算协议的推广;统筹安排人民币清算行为,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建设;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通过在岸与离岸头寸互相弥补,建立在岸与离岸间的资金链,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作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地位;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及措施来鼓励人民币参与基金的扩容和设立;鼓励境内外机构和个人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直接投融资,允许更多的境外人民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或RQFII的方式,投资境内的实体经济或证券市场;鼓励境内外银行为跨境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采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促进贸易融资和人民币环流。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多元化投融资框架首先应积极建立以亚投行为主的银行信贷支持体系。以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主,同时积极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一些贷款业务,特别是大力发挥国开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其中包括:利用外汇储备充实其资本金,鼓励在上合组织银联体框架下扩大信贷融资规模和服务范围,鼓励加强与国际开发性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银行、世界银行等)以及国际知名商业银行开展合作。

  

  从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框架的发展趋势看,除了中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平台可以为基础设施融资发挥更大作用之外,也可以发行长期债券或设立各种创新融资工具。尤其是应该动员更多私人部门的资金,积极推进PPP模式,增强基础设施项目对于私人部门投资者的吸引力。

  

  我们建议“一带一路”各国制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或重点项目清单,出台PPP项目库,为PPP项目的开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多边银行可以进一步推动本币债券的发行和地方债务融资的发展,帮助吸引长期投资者投资于基础设施PPP项目。此外,对一些投资金额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通过境内外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跨境筹组银团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中长期贷款、本国政府财政资金、外国ODA、本国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联合融资”方式予以积极推进,搭建跨境融资的金融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和金融合作框架。

  

  解决“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资金不足和融资问题,不能仅靠公共财政和国际资本发挥作用,也要充分发挥私人资本、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不能仅靠几个少数国家的财力、物力,要公私结合,相关国家政府、金融机构、私人资本要加大投资,共商融资大计,发挥政府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包括发挥援助资金的优势。要充分挖掘政府性基金的潜力,用好中国—东盟、欧亚、中东欧等二十几个基金。鼓励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公私合作模式(PPP)、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OT)等有效组合,通过提高长期潜在收益提升私人资本参与,鼓励民间资本、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参与丝路基金建设,引导商业性基金与社会基金共同参与。开展融资模式创新,鼓励债券发行和股权融资,鼓励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各类金融市场发行中长期债券。结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特点和风险,将标的物、收益、证券化开发为金融创新品种,提供满足项目特定要求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直接融资工具和金融创新产品,鼓励投贷结合,发展以投促贷的新模式。全面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以及货币网络体系建设

  

  “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重点在亚欧合作。推动亚欧金融合作,对亚洲和欧洲实现强劲复苏,促进跨区域经济整合,重塑经济发展活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推动亚欧金融合作,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系统整体效率,为亚欧之间持续扩大贸易和投资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容克计划”、“欧亚联盟”等亚欧地区的发展规划,可以提供强大、高效的投融资保障。

  

  当前,一个覆盖亚欧的人民币货币互换网络正在形成。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央行已经与33个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累计金额超过3万亿人民币。中国与欧洲、亚洲各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核准人民币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鄄I)、协定货币互换协议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未来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角度,中国应更加积极地构建人民币互换基金池。在人民币“一对多”的互换、清算系统中,筹建互换资金池,可以极大地扩大这个系统,从而推进清算功能的发展,从而有效地防范全球外部风险。

  

  沿着“一带一路”,亚欧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具体而言,可以仿照国际清算银行,按照年度实行双边差额互换以及余额结算,既包括建立一个经常账目系统,也包括逐步建立一个资本账目系统。在直接的双边结算融资中,鼓励围绕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心,实行间接的双边互换,摆脱“美元陷阱”。未来,亚欧可以加强金融机构互设和资本市场的互通机制建设,共同打造互联互通的亚欧大陆金融大市场体系;以亚投行和欧投行(EIB)为桥梁和枢纽,开展亚欧之间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