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茅谈工商部门执法逻辑:如何做到严管与减负两不误

13.03.2018  16:22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闫雨昕)成熟的消费者向来与成熟的市场环境相伴相生。过去数年间,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要求不断增高,而作为承担着我国商事制度改革、承载着普通人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工商部门,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

  2018年两会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对网民关心的市场准入、执法监管等问题进行一一回应。

   放宽市场准入:“证照分离”将于下半年全面推开

  数据显示,我国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冲上了新的高地。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从商事制度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2017年底的5.27万户,日均新设企业从商事制度改革前的0.69万户提高到2017年底的1.66万户。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从2013到2017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上升65位。

  “工商总局在市场准入的改革当中实行了‘先照后证’,原来是‘先证后照’,后来又实行了‘多证合一’,大量的前置审批取消了,这意味着企业先拿营业执照再审批,给企业提供了方便。”谈及工商部门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张茅如是告诉记者。

  至于一些企业反映的“进了大门,还有很多小门”的问题,工商总局还进一步实行了“证照分离”,意义就在于简化营业执照后的审批。记者了解到,上海浦东新区已经进行了“证照分离”改革试点,116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其中。

  “上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张茅透露,“证照分离”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全面推开,做到成熟一批、推广一批。

  “把审批作为监管的方式,批完就不管了,所以批的时候很复杂,” 张茅说。现在的逻辑是减少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严管与减负两不误:不能前脚敲门后脚“又来了

  市场准入放宽了,存量企业的规范问题又考验着工商和监管部门的智慧。

  有企业反映,政府部门执法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检查任性、执法扰民等问题,企业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一些小规模创新型企业甚至因此被扼杀。如何在保证严格执法和为存量企业“花样减负”之间掌握好度呢?

  关于规范监管执法方面,张茅表示,其实这是商事制度改革当中很重要的一环,新的监管理念是改巡查为抽查,实行“双随机、一公开”。

  所谓“双随机”,就是抽查对象是通过摇号随机产生,同时检查人员也是随机的。而“一公开”,就是检查结果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企业有什么问题,受到什么处罚一目了然。

  张茅告诉记者,工商总局今年把抽查的比例提高到5%,公示的结果要求达到百分之百,借此对企业起到了“震慑”作用。“如同企业头上吊着一把剑,今天抽查完了以后可能明天摇号又摇到,所以企业必须保持依规守法经营。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企业若严重违法失信将进入“黑名单”,依据《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进入“黑名单”企业将禁止参加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工作,这将对企业的商誉造成一定影响。

  张茅强调道:“目前的手段就是依法公示,当然我也赞成通过法律的制定加大对假冒伪劣惩处的力度,提高违规违法的成本。

  另外,张茅还指出,处罚标准是有规定的。除了随机抽查到的和举报的,不得随意检查企业,政府不能敲门“又来了”,这样对于减轻企业的负担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多头多层重复执法,怎么看怎么办?

  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

  张茅直言不讳:“因为现在确实执法队伍比较多,存在相互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比如关于食品安全,有食品的执法,有质量检查的执法,有工商的执法,过去说‘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大草帽’,也就是出现了执法部门的扯皮、不衔接。

  对此他表示,在基层,很多地方创造的经验就是整合相关的执法部门,取得的直接效果就是投诉率上升,他认为这是好事。“老百姓投诉找到你了,你就得接受,不能说这个找食品部门、那个找质量部门,老百姓找不到谁来解决。现在全国70%的县区都成立了市场监管局,地市一级很多也成立了,这样出了什么事就是你的责任了。

  张茅说:“这次总理也讲到要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执法队伍,我觉得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当然如何具体进行组建,如何运行,还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提出的方案来进行。

                                                                                                                                          来源: 新华网

 
张茅接受《紫荆》杂志记者专访
  商事制度改革是今年全国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工商行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