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调查:石家庄30位车主近八成未“弃车”出行
燕赵都市报记者 任利 王君星
9月22日,石家庄迎来第8个“无车日”,今年的禁行路段是中山路(中华大街至建设大街)路段,禁行时间为9:00—11:00。记者随机调查了30位车主发现,“无车日”虽已在省会走过8个年头,但并未真正走入市民生活中,30位车主中有近八成并未选择在无车日“弃车”出行。
体验: 1个多小时路程只用45分钟
昨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建设大街与中山路交口。虽处上班高峰期,但禁行路段明显比往日“冷清”不少,出租车、公交车等车辆跑起来也更通畅。绿灯一亮,东西方向上想要穿过中山路禁行路段(建设大街至中华大街)的私家车均被拦下,在交警的指挥下绕行,只有南北方向上行驶的私家车辆允许在此路段通行。
12点50分,记者来到中山路附近的青园街上,10分钟之内,由北向南方向一共有74辆私家车经过。路边一水果摊的老板称,往常这个点路上都会有点堵车,但今天整条街道异常顺畅,车辆确实比往日减少许多。“我还纳闷呢,今天坐公交车这么顺。”市民张女士9点多乘坐6路公交车从裕华路青园街交口来到维明路中山路口,“往日这段路要走1个多小时,今天45分钟就到了。”而上班要穿越裕华路的王女士也称今日道路上的车辆明显比往常松弛许多。
调查:近八成车主并未“弃车”
当天,记者随机采访了30多名有车的市民,发现虽有限行,但近8成市民并未选择弃车出行,其中近6成车主表示不知道22日是“无车日”。
“如果不是着急赶回家给孩子喂奶,我肯定不会选择开车。”中午1点27分,刘女士费了半天劲儿才在单位附近找到一个停车位。因为孩子还小,刘女士每天中午12点下班后要匆忙赶回家给孩子喂奶,然后在1点半之前赶回来上班。“如果一出门就能乘上公交,我肯定不会选择开车啦!”刘女士说,自己以前上下班从来都是坐公交车,感觉很方便、环保。但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开车比乘坐公交来回能省半个多小时。
和刘女士一样,魏先生也并未在“无车日”绿色出行。魏先生家住市区,但他在东三环上班。魏先生说,如果乘坐公交的话,要从家走20多分钟到站牌,然后倒两次公交到单位,算下来要两个半小时,但如果开车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到达。魏先生坦言,自己已经好几年没骑过自行车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超过一半车主并不知道今天是“无车日”。
声音:弃车、开车各有难处
家住尚品佳苑小区的吴女士在裕华路附近上班,每天她都会骑20多分钟电动车到单位。“骑电动车比开车还要快!”吴女士说,自从去年买了车之后,大多数时间车都是停放在车库里,只有出远门时才会开一下。
和吴女士一样,张先生上班途中也很少开车。“主要是成本过高,消耗不起。”张先生说。但把车停到家里,对张先生也很不便。为了能更快速地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张先生每天骑电动车回家后,再开车去学校接孩子,“很麻烦,但每月能省下一笔不小开支!”
张先生是一名销售员,每天除了在市里跑,时不时还要出市跑业务。“我也不想开车,但不能耽误工作啊!”张先生说,平日里每天东奔西跑,一停车就要收停车费,每个月光停车费就不下400元,不小心闯个红灯还要罚钱,再加上每天的油钱,养这辆车一个月下来就要2000多元。“一个月的收入三分之一都养车了!”张先生无奈地说。
建议:需要更完善公共交通来支撑
推行“无车日”的意义,是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石家庄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勇称,但在省会,实际上无车日并未由倡导变为一种生活习惯。
梁勇说,要想真正让“无车”概念深入人心,除了大力宣传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更为完善的公共交通配套设施来给予支撑。同时,交通路线的管理也有待精细化、合理化,如果能把绿色自行车、公共汽车、私家车的路线进行优化配置,比如一出家门就能乘绿色自行车来到站牌等,相信许多市民会自觉选择这种成本低、又便捷的出行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