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开滦集团“十二五”回眸:力推煤炭产业创新升级
【中国经济时报】开滦集团“十二五”回眸:力推煤炭产业创新升级
第A04版-综合 2016年2月26日
http://jjsb.cet.com.cn/show_472019.html
李晓辉 孙璐 白文刚
煤炭开采在开滦既是已经有13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也是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
传统和基础的属性并不意味着煤炭产业的必然落后。转型发展,不仅仅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原有产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也是应有之意。“十二五”期间,开滦集团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努力提升煤炭产业发展水平,2015年,采煤工作面单产达12.2万吨/月,原煤效率达到13.3吨/工,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17.3%和23.1%。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增强了企业在经济寒冬中的应对能力。
依靠技术进步,提升集约生产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十二五”时期,尽管煤价持续大幅下降、企业陷入亏损,开滦集团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步伐并没有因此减缓。
对于以老矿井居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开滦集团而言,技术创新的意义不仅是实现单纯的增量发展,而且要实现增效进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按照这样的定位,开滦集团着力加强工作面设计优化、开采工艺革新、资源储量挖潜等方面的技术力量投入,简化生产系统,优化生产布局,充分发挥主力矿井和主采工作面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集约化生产水平,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2015年全集团生产矿井全部取消了备用工作面,通过优化设计,有7个大采长、大采高、长走向工作面投入生产,工作面平均日产达到5500吨以上。
充填开采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唐山矿业公司已经实现正规循环作业,范各庄矿业公司个别老巷道已经实现安全产煤;林西矿业公司充填开采项目进入工程施工阶段;钱家营矿业公司已完成充填开采方案设计。针对资源赋存缺陷,破解了薄煤层、大倾角和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技术难题,矿井通风、排水、运输等主要系统的优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推进管理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持续下滑的经济形势面前,向管理创新要效率、要效益,成为了开滦集团挖掘内部潜力,应对行业困局的主动选择。
集团层面坚持顶层设计,在管理体制上按照扁平化原则,对各层次的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相应调整,强化二级公司的利润中心职能、三级单位的成本中心职能,持续推进物资供应“四集中”、产品销售“五统一”和设备管理“六统一”体制改革,完善内部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有效降低了销售成本和设备使用效率。
除了集团层面的顶层设计,各二三级公司也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既提高生产效率效益又有不损害员工权益的改革措施。
范各庄矿业公司推进大部制改革,打破“人多好干活”的固有观念,围绕简化管理链条、消除冗余环节等目标要求,对部门岗位进行兼并,机关部门人员降幅达到31.4%。
钱家营矿业公司大力推行“998”工作制,通过合理调整生产时间、人员配备、检修管理和工作流程,在员工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提高单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林南仓矿业公司,以“小机关大服务”为宗旨,按照“百人机关”标准推进机关机构整合,机关部门管技人员降幅达到22.06%;推行大区制深化专业化重组,以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等方式,推进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管理,在集团率先实现“一综、一掘、一开”煤炭生产管理格局,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荆各庄矿业公司探索实施“四工转移”,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现地面单位员工向井下辅助单位转移;井下辅助单位员工向回采、掘进、开拓等生产一线单位转移;女员工向男员工岗位转移;唐山本部员工向外埠地区转移,成效明显。如今,这一做法已经在集团多个煤类公司应用,形成了减人提效、满足劳动用工、稳定就业、增加收入的多赢局面。
依托两化融合,推进产业水平升级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带动传统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进而实现产业全面升级,是开滦面对客观条件和宏观形势的双重压力作出的战略选择。
“十二五”期间,开滦集团结合百年老矿的基础和特点,因矿制宜、分步改造,对新建矿井全面构建综合自动化体系,对井深巷远、系统复杂的老矿则实施分系统、分环节改造,推进各主要系统和环节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迈进。
几年来,已对十座矿井进行矿井综合自动化管控系统改造,6座井建成综合信息化、自动化平台。按照“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先后对81个提升系统、78个通风和排水系统、244个供电系统、160套井下主运皮带系统等进行远程控制自动化改造,固定岗位实现“有人巡视、无人值守”。仅提升系统自动化改造就提高生产效率20%,年综合创效4.57亿元;11座矿井实现了通风机的自动旁路、自动反风、自动切换“三自动”功能,各类通风事故率下降80%;86%的皮带运输系统已经实现远程监控。集团自主开发的“煤矿安全生产无线监管系统”、“安全监控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瓦斯超限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息系统”等网络平台,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能随时随地掌握煤矿生产系统运行状况。在钱家营矿开展的“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集团所属矿井生产系统498个主要部位,自动化程度达到65%,仅此一项就减少岗位用工3000多人,每年节省工资成本3亿多元。
“十二五”期间,开滦集团制定了煤炭行业首个“两化”融合技术标准,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连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煤炭工业信息化十大示范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