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开放创新者,日日新——把解放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之三

01.06.2016  16:16

    日本作家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近年引起众多学者和知名企业家的关注。大家都试图从中探寻文明、国家、企业兴衰的奥秘:罗马人的智力、体力、技术、经济等在当时均非一流,为何却能打败一个个对手,建立庞大的罗马帝国?盐野七生给出的答案之一是,开放。流淌在罗马人血脉中的开放意识,从其与众不同的城市选址中就可见一斑:伊特鲁里亚人选择了相对封闭、利于防御的丘陵地区,罗马人却把城市建在了防御不充分但地势开放的地段。于是,前者进一步趋于封闭保守,后者则变得更加开放。思想上的封闭或开放,给不同的民族带来迥然不同的命运,也演绎出了一段“开放进取”终将打败“封闭保守”的历史故事。
    封闭保守是发展的绊脚石,因为封闭只会让人陷入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的境地,导致落后与被动,最终被抛出前进的轨道;开放是开放创新者的通行证,因为只有在开放中,才能感知先进、吸取营养、融入时代、引领潮流。历史潮流浩浩荡荡,见证无数因封闭保守而一蹶不振和因开放进取而发展壮大的活剧,启迪后人深思。
    现在的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虽然信息唾手可得,但并不等于思想的藩篱就会自动消除。在现实中,仍有一些干部没有树立起开放创新的意识,其思想领域里、思维方式上还有封闭保守的“遗老遗少”挥之不去。有的满足于自给自足,担心肥水外流,缺乏合作与共赢精神;有的“言必寻据、行必问典”,生怕迈早了步、走错了路;有的思想放不开、思路打不开,改革发展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的视野狭窄,手握新政而观念陈旧,干起事来画地为牢、缩手缩脚……思想和思维上的封闭保守、陈旧僵化,导致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发展长时间打不开局面。
    能否抓住一系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让河北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定程度上系于能否拆掉封闭保守的思想藩篱,树立起适应新常态的强烈的开放创新意识。
    河北历史深厚,盛产成语故事。“胡服骑射”的故事告诉我们,以开放兼容之思维,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则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胶柱鼓瑟”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思想和行为拘泥僵化、拘泥成法,就会“柱”不能转,“弦”不能调,自然也就无法演奏出动人的乐曲。所以,随着不断变化的“时”和“事”,一方面,我们要抛弃思想领域里的“胶柱鼓瑟”,让思想之“柱”始终随“时”而转,让行动之“弦”不断因“事”而调;另一方面,要以开阔的视野和胸襟,自觉对标先进、吸纳先进理念,书写当代版的“胡服骑射”故事。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当下这个开放创新的时代,实践更是给了开放创新者丰厚的回馈:固安借力京津科技和人才发展新兴产业,以开放包容之姿下好了协同创新的先手棋;威县对标安徽大浦的先进经验,以“他山之石”建立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这些身边的案例,再一次为开放创新的巨大作用作出了生动的注脚:开放才会兼容并蓄、产生创新动能,而创新则是驱动发展的力量源泉。惟开放创新者,才可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