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纪事】“三美”绽放燕赵
近日拍摄的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邢台县前南峪村。该村82条沟谷、8000多亩山场全部得到绿化,植被覆盖率达94.6%。绿水环绕的前南峪,一栋栋二层小楼错落有致,白墙红顶掩映在翠绿中,恰似一幅山水画。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核心提示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抓好环境污染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着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努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河北日报记者 段丽茜
砥砺前行中,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绽放燕赵:
今年1至10月,全省完成太行山绿化225万亩,巍巍太行更加壮美;
“最美公交司机”“最美志愿者”……新时期“最美河北人”的时代精神激发出人们鼓足干劲的内生动力;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2%,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整体修复生态之美、全面展示燕赵精神文化、不断培育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激发了全省人民热爱河北、建设河北、奉献河北的内生动力。
修复生态之美——
让城乡全域美起来,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初冬时节,悦耳的鸟鸣让衡水湖显得十分热闹。
从10月底开始,几千只豆雁、红嘴鸥等冬候鸟陆续飞来。漫步衡水湖畔,人们不时能看到鸟儿在岸边觅食、在空中嬉戏。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鱼虾等食物,吸引着越来越多鸟儿来这里生活、过冬。继彩鹮、黑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这里落脚,今年9月,全球仅存500只、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青头潜鸭惊现衡水湖。
为鸟儿营造一个美丽的“家”。今年,我省启动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清理“傍水”村庄沟渠坑塘垃圾,综合治理入湖河流,实施增殖放流,推动衡水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省是全国唯一集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地形于一体的省份。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省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上狠下功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往新处谋、往实处抓,生态文明建设约束激励机制日趋完善——
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今年5月6日,全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省政府与各设区市、省直管县签订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书、水污染防治责任书。
督导问责更加严厉。随着11月7日1号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的发出,我省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制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终身追责”的要求,我省正在对各地和企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查暗访。
经济监管手段更加多样。在全省实施差别化排污费征收政策、启动排污权交易后,今年,在林业项目上,我省开展了跨区域碳汇交易。
确保有突破、见实效,一项项重点生态修复项目持续推进——
保护水生态,启动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取缔白洋淀淀区网箱养殖,对淀区水质影响最大的保定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府河和孝义河综合整治全面展开;投资4480万元,实施衡水湖蒲草生长密集区域网格状清除等工程。
启动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防护专项行动,在石家庄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保定王快水库,沧州大浪淀水库等4个水库启动了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试点。
打响水污染防治百日会战,集中改善重污染河流水质。严打小型造纸、制革等涉水“十小”企业,突出滹沱河流域、子牙河及龙凤河流域、白洋淀水系、北京上游水系及环京津渤海水域区域,今年已排查、取缔“十小”企业115家。
推进滦河流域国土江河综合整治,在滦河上游、潘大水库、淋河、黎河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与配置、水土环境污染治理、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程。
让城乡全域美起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和保护,今年以来,我省水环境得到持续修复改善。1至10月,全省列入国家考核范围的74个断面中,除4个因断流未监测外,其他70个河流断面中34个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占考核断面总数的45.95%,高于国家考核目标5.45个百分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截至10月底,依托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
绽放人文之美——
新时期河北人的时代精神激发出奋发作为的内生动力
巍巍太行,李保国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把“精准扶贫”的最美论文写在大地上;
以不屈的毅力,向贫困宣战,河北工程大学副教授陈敬谊走过了30载科技扶贫路;
迁西县科技扶贫专家安立春被乡亲们称为“板栗财神”……
9月22日,省委宣传部举行“美丽河北·最美河北人”发布厅发布活动,授予陈敬谊、安立春等12人“李保国式科教扶贫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各行各业“最美河北人”的选树,弘扬了时代精神,树立了“美丽河北”的崭新形象。
“最美公交司机”一路播撒文明。沧州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9路公交车车长李建文,在脑中绘制出29路沿线立体地图,以便更好回答乘客咨询。
“最美残疾人”身残志坚奋发作为,激发干事创业的正能量。重度残疾夫妻丁玉坤、房冲,在创业路上相互扶持,帮扶20余名残疾人就业,在轮椅上书写了灿烂人生。
“最美志愿者”用一点一滴温暖照亮他人。秦皇岛市学雷锋志愿者沈汝波,用30多年时间默默为群众做好事。如今,沈汝波学雷锋志愿者爱心团队发展到500余人,做好事已经成为队员们的习惯。
“最美教师”“最美交警”“最美环卫工人”“2016抗洪救灾最美河北人”“最美创业者”……他们敢于筑梦追梦、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彰显了信念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创新的力量。
鲜明的时代价值、时代气息,激发了全省7400万人民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
同心掬得满庭芳。今年,感染人们树起共同理想追求、激发出奋发作为干劲的,还有文明城市创建。
群众便捷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提供更多便民诚信服务,今年,邯郸市在主城区公共场所、人流密集区域,建设了50处公益直饮水点。近年来,该市新增环保公交车2470部,投放近6000辆公益自行车,实现自行车网点与公交站点的衔接,打通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传承历史文化,留住城市记忆,以京张铁路为主题的张家口南口铁路游园一期工程完工,既保留了京张铁路的原有风貌,又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现代主题,为办冬奥增添了文化内涵。
文明城市之美,美在环境,更美在人的心灵。邢台市探索形成“视频抓拍+依法处罚+有奖举报”的常态治理机制,使车窗抛物这一顽疾得到遏制。
画好“文明城市创建”同心圆,我省每一座城市都在向着有共同理想追求、有浓厚道德氛围、有文明社会秩序、有更高环境品位的新型城市进发。
追求发展之美——
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
今年9月,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以崭新“姿容”亮相,惊艳了众人。
依托当地乡土资源,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精心打造的一系列特色旅游小镇,如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山水田园间,让来这里参加首届省旅发大会的中外嘉宾纷纷点赞。
受益于旅发大会的巨大宣传效应,今年“十一”假期,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成为京津游客的热门选择,也吸引了众多中远程游客的到来。7天时间,这里共接待游客134.37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总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113%。
把旅游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我省提出,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河北要赢得未来,就必须在理念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发展思路要告别过去,发展方向要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绿色发展的脉络越来越清晰。
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我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以“大智移云”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强力推动下,我省新动能加快集聚,新经济快速成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从2015年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后开工奠基,到今年4月建成投产,承德比亚迪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仅用了一年时间,创造了承德近年来建设速度最快、投资效率最高的纪录。
唐山市第三季度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项目的数量、投资分别占33.8%、33.2%,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项目数量、投资分别占36.6%、33.3%。
前三季度,全省医药制造业、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9.1%、18.5%、86.2%。工业机器人增长1.3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京东方、富智康、第六代AMOLED等龙头项目为带动,廊坊正在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发展。
石家庄高新区拥有15家中关村互联网企业,聚集了石家庄市90%的软件企业、37家光电企业、39家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企业,是全省唯一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前三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比加快3.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7.4%,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理念旨在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要求,我省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正在构建。
放眼全省,燕赵大地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更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基础设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携手张家口承办冬奥会等重大机遇下,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正在凝聚起全省人民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社会共识和精神力量。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