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大步迈向“强、富、美”

20.01.2016  22:45

2015年河北“三农”工作综述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赵红梅

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兴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增长,粮食生产“十二连丰”,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5%。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1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9200多个村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刚刚过去的2015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农村新活力不断迸发,美丽田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向着“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目标大步迈进。

现代农业步伐快了

对于种菜,万全县郭磊庄村村民并不陌生,但租赁村里土地建起的张家口家家福农场,设施蔬菜全年生产,让一年只种一季菜的村民眼前一亮。到了周末,还会有来自北京、张家口等地的家长带孩子来采摘,或在租赁地里享受种菜的乐趣。

农场主武殿雄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农场建起现代化全自动种苗工厂,蔬菜采摘、种植体验区和蔬菜生产、加工区。每天30多吨新鲜菜进京,还有保鲜、速冻、腌制、脱水等深加工产品出口,农业休闲旅游采摘项目推出后,农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2万多农户年增收2600多万元。

为转变粗放的生产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我省用集约化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目前,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10万家,建成和在建的各类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730多个。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鼓起我省的米袋子。2015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粮食生产能力连续3年稳定在335亿公斤以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让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催生了农牧结合、粮经结合、农机农艺结合等新型高效生态农作模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2015年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10%,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增收360亿元。

农业产业化让传统农业“接二连三”,既接入加工业的第二产业,也连接休闲农业的第三产业。工业化、企业化生产组织方式的引入,促进农业产业链从生产向加工、藏储、流通及休闲观光服务业延伸。

如今的燕赵大地,不仅三产融合的农业新业态遍地开花,农业生产领域“机器换人”也悄然进行。

省农机局局长张连才介绍,目前,我省农机总动力达1.1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4.7%。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75%,果蔬种植、畜禽饲养等生产也开始向机械化迈进。“机器换人”让我省农业实现了“减人、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