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全力建设“燕赵版”美丽乡村:实现村美民富

02.01.2015  10:49

    打造田园风光 实现村美民富

    ——我省全力建设“燕赵版”美丽乡村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马朝丽

    去年初的时候,这些村庄还垃圾遍地、缺树少绿、道路不平。如今,这些村庄却华丽转身,街道干净整洁,民居地域特色明显,村庄内外绿意浓浓,基础设施日渐完备,公共服务逐渐覆盖,富民产业正在培育……一个个“看着舒服、住着舒适、感觉舒心”的“燕赵版”美丽乡村次第形成。

    2014年,我省列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任务的3227个重点村,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积极推进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等15项工程。一年来,一场全面深刻的乡村革命席卷燕赵大地,一幅幅升级版的现代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完善基础设施:清垃圾、硬化路、打机井、栽树木,改善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省城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长期的城乡分割、重城轻乡,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我省广大农村面貌与城镇形成了巨大反差。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在去年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3227个省级重点村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灰头土脸、人居环境脏乱差,是大多数农村的真实写照。为还村庄一个靓丽容颜,各地全面开展了“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工作。截至去年11月底,共清运积存垃圾、杂物905万立方米,清除残垣断壁和路障3.6万处、杂乱庭院27.4万个。

    农村环境卫生一时干净易,长期保持难。为避免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各地纷纷探索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廊坊市市县两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2亿元,建立起有清运车辆、有保洁队伍、有资金保障的“三有”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了村道有人扫、垃圾有人清、工资有人发的农村环境保洁常态化; 邯郸 市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了56家农村卫生保洁服务公司,全市近四成农村实现了公司化保洁;内丘、正定等地的一部分村庄实行村民自治,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由村民各自负责划定区域的卫生。

    在治理环境卫生的同时,各地立足于打造田园风光,全力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按照“环村林、街道树、庭院果(花)”的绿化模式,各地加大绿化力度,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良好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是直接导致农村生活环境差的重要因素。因此,站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所有省级重点村加快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