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海代表:建议加快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

07.03.2016  16:33

    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翟志海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传统领域带来了颠覆式影响,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融合成为常态。这种常态必然引发教育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必然倒逼高等教育从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发生深刻革命。因此,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地方高校应用转型、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可以说是适逢其时。然而,地方高校应用转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改革,涉及到各个方面、各种因素的联动和配套,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到高校以至社会,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思路举措上对《指导意见》进行细化和展开。

    为贯彻《指导意见》“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建议政府加快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选择试点地区、试点院校,公开选拔一批兼具教育理念、实践经验与产业背景、经营水平的教育家,以国家“百人计划”为基础,建设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实验与孵化平台,配套相应政策,促进学科融合与知识创新、产学融合,真正使地方高校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智库与人才基地,使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地方高校成为改革的先锋。

    一、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有利于建立高科技孵化平台。产学研“硅谷”模式的建立,可以把大学、研究机构和风险企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并形成密切的联系,由此引起知识和信息的汇集与交流,建设起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实验与孵化平台,成为高智力、高技术的聚集区,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有利于应用转型的示范引领。《指导意见》提出应用转型要“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基本思路。探索建立产学研“硅谷”模式,可以通过有条件、有意愿的、机制灵活的高校作为试点单位,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联动、共享、共赢机制,积累经验,树立标杆,充分发挥试点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高校转型内生动力活力,带动更多地方高校加快转型步伐。

    三、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有利于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在硅谷成功的企业中,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占有极大的比例和地位,他们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将自己的高技术发明商品化。这里旨在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颠覆和叛逆是硅谷最成功的经验。产学研平台机制的搭建,对于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的探索实施,促进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现提出如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