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海绵城市 迁安如何先行先试
绿意盎然的黄台山公园。迁安市住建局供图
“我带着你,你带着船,雨后看海。”每年雨季,类似的话语就成了“网络热词”。大雨滂沱,让一座座城市在夏季陷入内涝之困。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城市在秋冬季节却又饱受干旱之苦。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于是,海绵城市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
2015年3月,迁安顺利通过评审,成为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且是唯一的县级市。该市提出打造北方海绵城市典型示范,其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一个规划管全局——形成一个完整的“海绵”生态系统
近日,笔者来到迁安市君和广场小区。从表面上看,它与其他小区没什么两样。小区内正在施工,已经挖出一个“坑”,还有“沟”相连,很难与“高大上”的海绵城市联系起来。
其实,里边“道道”非常多。迁安市住建局局长韦长怀说,“坑”是雨水花园,将来会种植喜水的植物,“沟”是植草沟,小区内还建了下沉式绿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暴雨来临,部分雨水流入下沉式绿地滞、蓄、渗,更多的通过植草沟汇流至雨水花园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存水经净化后,可循环利用。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份建成。
迁安位于燕山-太行山600毫米降雨线一带,一方面极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仅436立方米。另一方面,降雨集中,去年8月2日迁安就遭遇了“城市看海”。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为迁安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契机。
该市不追求单个项目快速竣工,而是一个规划管全局。他们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区专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按照“系统建设、分区实施、类型全面、重点突出、成效可见”的基本原则,在21.5平方公里示范区域内,实施建筑与小区、绿地和广场、道路与管网、给水与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等5大类189项海绵工程,已开工74项。
各项工程之间,各工程与河、湖等自然水体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海绵”生态系统,能够共同发挥效应。雨水来临,落到建筑小区、绿地广场、道路及绿化带后,通过城市管网、泵站、调蓄池等迅速排出并在不同区域或自然水体蓄积。同时,有效改善升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出水水质。
一个大包清责任——可经营项目和非经营项目“肥”“瘦”搭配,整体打包引进社会资本
尽管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正在持续升温,但每平方公里1亿至1.5亿元的建设成本,让很多地方感觉“压力山大”。从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计划投资高达33.99亿元。
但迁安建设海绵城市,根本就“不差钱”。
笔者了解到,这得益于他们积极创新,“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两手抓。
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投融资体制机制,社会资金源源不断流入。迁安建立“一个大包清责任”模式,将海绵城市可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进行“肥”“瘦”搭配,将19.32亿元的项目整体打包引进同方股份联合体等企业。政府占股比例仅为20%,与企业共同建设,项目完成后交给企业运营,可经营性项目经营期定为25年,非经营性项目为17年。
收益模式是PPP项目落地和推广的关键,因为谁都不会干赔本的买卖。迁安“大包”里的可经营性项目包括城市给水厂、工业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企业可通过对居民供水以及污水处理获益。企业蓄积的雨水经过净化后,可用于园林绿化、道路喷洒等。韦长怀说,用一个大包,分清项目的责权利,也便于后期运营。
该市还成立了全国首只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基金,去年8月18日正式启动发行工作,由深圳金砖城市国开先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募集认购,第一期规模为10亿-15亿元。目前,该基金已筹资12亿元。
5月24日下午,笔者来到迁安黄台山公园,西津晚渡、灵泉喷玉等景观让人陶醉。黄台山公园升级改造项目是迁安海绵城市重点工程之一。可公园道路都是硬化路面,是不是要铲除,重铺透水砖?
“这样做,就会‘跑偏’,不仅浪费资金,建设时间也长。”迁安市住建局副局长张小彬说,只要采取开挖植草沟、增加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就能实现将自然生态功能融入到景观中,一点都不费劲。
对于一个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的县级市,迁安的理念为何如此先进?韦长怀表示,既然自身基础条件差,就只能在寻求“外援”上下功夫,通过专业人士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不因专业能力不足而“跑偏”。
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迁安选择了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为期三年。规划设计阶段,清华同衡侧重开展海绵城市顶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阶段,重点进行项目的设计文件指导和审查。
在清华同衡影响下,迁安不“为海绵而海绵”。三里河生态走廊等试点区域内的项目,路面都是近年才铺设的,功能性好,不需破坏性拆除,只需在道路两旁开挖植草沟、铺设雨水管等措施就能实现“海绵”功能。新建公园、道路、小区将铺设透水砖、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海绵体”。
2017年,迁安要完成21.5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届时,城市将如“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旱时“放”,对雨水循环利用。这,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