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农业农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定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抓手,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着眼点,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农村各项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营造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
农提行动强势推进
通过高规格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推进,高强度投入,大力实施“百日会战”攻坚,农提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高规格推动,深入动员部署。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亲自动员部署,并严格落实市级四大班子领导包村责任制,30个市级精品村全部由市级领导分包,分别对厕所改建、污水处理、民居节能改造、村庄庭院绿化等重点项目进行了逐县逐项观摩拉练。二是高起点规划,引领科学发展。实施北中南三片推进,把北三县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整体打造,对每一个保留村庄设计成精致景观,428个省级重点村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项目施工。三是高标准打造,聚力精品示范。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精品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精品示范专门台账,实行每半月一调度。30个精品村高标准配套15件事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了垃圾处理、新能源利用、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四是高效率推进,“百日会战”攻坚。6月份强势启动“百日会战”项目,全市3220个村街全面建立了有清运车辆、有保洁员、有工资保障的“三有”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农村保洁员队伍达到1.11万人,428个省级重点村全部完成绿化任务。五是高强度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市级财政拿出2.2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同时整合市级涉农项目资金1.9亿元。各县(市、区)加大县级财政配套,落实县级财政专项资金5.3亿元,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
农村改革稳健实施
通过抓引导、抓试点、抓深入,确保了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一是制定政策文件,加强领导和宏观指导。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领导小组。二是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求突破。确定大厂、霸州和永清三个县(市)为省级农村改革试点县,7月初三个试点县改革推进方案已经全部编制完成并报省。三是坚持由点拓面,全面梯次推进。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上,完成了霸州省级试点验收,其他9个县(市、区)市级试点通过了市级验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指导监督。截至6月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70.29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14.74%,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6446份。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上,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重点帮扶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已达1500多家,入社社员4.6万户,带动农户25.4万户。
新民居建设扎实开展
通过抓突破、抓推进,保障了新民居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一是由民居建设向综合配套拓展。结合新民居建设,全市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跟进配套。示范村新建文化广场325个,村民中心289个,图书室265个,卫生室310个,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整体形象和人居环境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由村庄建设向强村富民延伸。全市新民居(中心村)建设中,着力培育村(街)特色产业,支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通过引导扶持,全市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已启动实施一产项目28个、二产项目445个、三产项目321个,总投资157亿元,带动农户2.1万户增收致富。三是由硬件配套向管理创新提升。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新民居建设后续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已建成的组团社区率先探索,开展基层管理服务创新。香河县潮北新城社区6村组团,组建了党总支,下辖6个“辖村支部”并成立4个专业支部,形成“双轨”运行机制。
农村经济稳中有升
通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家庭经济,全市农村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是做精做大主导产业。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林果花木和畜牧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得到稳步提升。小麦单产达到382公斤,夏粮实现丰产丰收,全市建成市级以上规模养殖示范场146个,完成造林35万亩,优质果品面积达到10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20.72万亩,产量488万吨。二是深入开展“双增工程”。重点实施了发展集体经济,村街增活力,发展家庭经济,农民增收入的“双增工程”,积极探索全市农村集体和家庭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挖掘、培养、提升出20多个典型,进行示范引导,进一步激活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切实发挥龙头带动。27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入企打工、土地入股等方式,带动农户达55万户,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四是幸福指数稳步提升。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67元,位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10.6%,全市10个县(市、区)3198个村街,集体经济总收入13.5亿元,平均每个村收入42.2万元,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户达到374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