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通过政策引导 完善养老模式

22.10.2015  10:11

人大代表为本报系列报道点赞,称要将“独子养老”写进提案带至“两会

   

■无微不至照顾岳父三年多的曹建军说,想尽孝,要有经济基础,还要有一个好身体。 照片本人提供

昨日,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子女们纷纷回家与老人团聚送上祝福之时,晚报有关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的系列报道成了很多家庭热烈讨论的话题。无论是在晚报热线上还是微信、电子邮箱里,这一涉及责任与亲情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打开了很多人的话匣子。

声音

市民:养老最大问题,是房子太小钱不够

现在普遍的养老模式就是居家养老或是养老院,但这两种模式都有弊端。”市民张先生说,居家养老最大的问题就是住房,“像我们住的房子是两室一厅,我和爱人住一间,孩子住一间,实在是没有地方再接纳双方老人了。可让老人住养老院吧,老人感觉那里就跟宾馆差不多,没有什么生活气息,生活也单调。”张先生说,很多老人之所以不愿意离开居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想要一种家的感觉,“养老院的标准化配备会让老人觉得是寄宿在一个地方,心里不踏实。

我很早就关注老人的养老问题,之前也一直在做一些考察。”作为独生子女的侯女士说,由于自己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而双方的老人都在外地,如何照顾老人的问题从前年开始就成了家里时常讨论的话题,“现在国外有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就是让老人进入养老社区,这种社区各方面配套设施都比较完善,老人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万一有什么意外会有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侯女士说,现在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在做养老社区,但从目前她了解的情况看,这样的养老社区虽然环境很好,但是收费也比较高。侯女士前不久到位于北京延庆的一个新建养老社区进行了考察,“那个小区建得非常好,绿化也好,有24小时的医护人员随时待命。但是想入住这样一个小区费用也不低,除了要一次性缴纳保证金外,每个月还要缴纳最低2800元的服务费。”侯女士说,就算是这样,这个有400套房子的养老社区还没有开放就已经有100套被预订了出去。

像张先生与侯女士一样,在昨日的讨论中,很多面临养老问题的读者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现有的养老模式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想破解这一难题还需各方共同努力。“我觉得把养老问题全部交给市场不行,那样会让弱势群体缺少照顾,但让国家全面托管也不太现实,最好是能通过政策引导,多激发出一些养老模式,让不同层次的人群能够根据需要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

人大代表:报道很好,要将问题带至“两会

本报的报道引起市人大代表、市一院副院长赵会颖的关注。这位多年从事老年病临床诊疗的专家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将在明年的两会上,针对这些养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赵会颖说,她见过太多的家庭,因为老人生病而忙得一团糟,有的耽误了结婚,有的影响了工作,有些甚至引起了家人、亲戚不和。而这个问题放在独生子女身上,形势更加严峻。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不但已是“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在单位又是中坚力量,工作忙得团团转。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位老人生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万一有两位以上老人同时住院,那可真是一场“家庭灾难”。

赵会颖介绍,目前有许多专业的护工学院,这些学院会为通过考核的护工发放上岗证。这些护工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他们知道怎样照顾不同患病老人的饮食、起居,还具备一定的心理安慰能力。同时对于日常监测老人的呼吸、血压、血糖等都是行家里手。所以,赵会颖建议,独生子女家中的老人生病后,可以请这些护工帮忙照看。“请专业护工照看老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有助于老人的愈后恢复,而且这些专业护工的收费并不比散在的护工高。”赵会颖说,“现在单独二胎政策已在河北实行,我觉得符合条件的父母们可以再生一个孩子,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不会遇到自己现在的困境。

赵会颖介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也日益受到大家的好评。市人民医院目前已派出一些医护人员到市老年公寓为居住在那里的老人们服务,负责老人们的医疗保障工作。在老年公寓,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万一哪位老人突发状况,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诊治。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赵会颖表示,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看到本报的报道后,赵会颖又做了一些调查,她准备在明年的两会上,提出相关的提案,希望政府、医院和社会能够联合起来,一起来解决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独生子女:希望出台政策,解决家庭困难

我们希望国家能早日出台好政策,解决独生子女家庭的困难。”说这句话的是曹建军,46岁的他是裕华路小学的一名教师,妻子是家里的独生女,岳父岳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一家人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生活。可就在三年前,曹建军的岳父突发脑梗。岳父的病情彻底打乱了曹建军一家平静的生活。面对医生“即使抢救过来也有可能成为像植物人一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说法,曹建军坚定地说:“治,全力救治!岳父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这时候我就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这个事我做主!”正是曹建军的这一举动,岳父最终保住了性命,可也落下了不能说话、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无自理能力的结局。

此后,在照顾岳父的三年多时间里,曹建军任劳任怨,“夏天,我怕岳父中暑,为岳父的房间装上空调。冬天我怕岳父冷了睡不着,每晚都会烧开一锅水,睡前先给老人泡脚。”曹建军说,为了让岳父多走动、多锻炼,他还给老人买了一辆轮椅,天气好时就带着岳父外出散步。“只要岳父活着,我就会义无反顾地照料下去,不会离开他们半步。”曹建军说:“照顾好老人是儿女们应尽的义务,我就是尽了一点女婿应尽的责任,这事搁在谁家也是这样,全家老小健健康康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分!

曹建军说,岳母也70多岁了,无法照顾岳父,他们只能请保姆,保姆每月工资将近3000元,而曹建军每月的工资也就3000多元,“妻子的公益岗位每月1千多元,加上孩子高中学费和我们的生活费,这样我们就成了月光族或月负族了”。曹建军认为:“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但前提是,‘你得孝得起’,有经济基础,健康的身体,自己有赡养老人的能力,要不你就会陷入生活的困境。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把自己的生活建设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孝敬老人。我们也希望国家早日出台好的政策,帮我们这样有困难的独生子女家庭解决困难。

行动

破解养老模式单一

省市都有相关政策

对于市民热议的养老模式问题,记者也进行了调查。从有关部门的反馈来看,目前石市主要有两种养老方式,一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二是社会养老。社会养老又分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据统计,石家庄现有养老机构177家,拥有床位3.2万张,其中公办养老院69家,拥有床位1.26万张,主要分布在辖区各县,以收住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为主。全市有各类民营养老院108家,拥有床位1.9万张,主要是老年公寓。其中市区43家,养老床位7049张。

为了破解目前养老模式带来的难题,2014年,河北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河北省今后将大力度推广“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多种形式的“无围墙养老院”。到2020年,全省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石市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

同时石市还提出,在社区普遍建立以社区便民热线12349和为老服务“一键通”紧急呼叫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维护管理,实现服务平台与服务机构的有效衔接,为老年人提供呼叫服务。

留言

市民钱先生:我今年67岁。今年年初,我跟老伴一起搬到了儿子所在的天津生活。短短两个月,我便因无法适应,又回到了石家庄居住。在这儿咱无拘无束,早起买菜、晚上跳舞、闲时与街坊近邻聊天已经习惯了,这些一旦被打破很不适应。

市民李先生:我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尽管已经参加工作很长时间,但是消费压力很大,没有任何积蓄,目前根本无法赡养父母。如果要父母和我们一起生活,我们很难买得起足够大的房子,更不太可能为双方父母单独购买房子居住。而把父母留在老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的下降,也不现实。

网友好大一条鱼:“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儿子出生后,从入幼儿园开始就拼“起跑线”,然后是小学、中学、大学,一路下来,父母已被扒了一层皮。当迈步到了老年,需要儿子赡养时,却面临后辈的“无法赡养父母”的现实,满心期待“养儿防老”的老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焦虑和不安?对一个生长在“孝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度里的后辈来说,恐怕想都不敢想!满是愧疚与无奈!

□本报记者 刘志如 郭鹏 郝子朔 王凤伟 通讯员 常啸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