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 营造“双创”良好氛围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晓波在7月27日于北京召开的全国制造业“双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广州市坚持把制造业“双创”作为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的主战场,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转型动力的重要举措,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
搭建“双创”载体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据张晓波介绍,广州主要从政策引导、创新创业载体搭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等几个方面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大规划布局力度,构建“双创”政策体系。在规划引领方面,出台《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等重要规划,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引导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大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和创新载体。
在产业布局方面,推进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大力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核心技术,推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创新,创建国家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以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
在资金扶持方面,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风投创业发展,为“双创”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扶持,实施《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累计安排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创新升级。
二是搭建创新创业载体,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截至2017年3月,全市孵化器总数达19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8家,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4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45家众创空间获批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57家被省认定为试点单位。全市拥有产业孵化器153家,其中国家级18家、省级13家,在孵企业600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注册制造业企业7659户,同比大幅增长89%。
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园区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又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省市的区域类示范基地”。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占广东省的1/3。
创建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着力打造“一网、一库、一会”合作支撑体系,辐射带动广州创新谷移动互联网孵化基地等“众创空间”示范园,力争到2020年引入国外创新型企业(项目)超500家,建成国外创新性企业投资首选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此外,积极探索国际化孵化模式,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三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制造业“双创”模式。坚持加大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双创”资源要素的高效聚集、整合优化和开放共享,积极营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双创”新生态。目前,制造业“双创”平台快速成长,智能控制与感知、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不断涌现。
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双创”产业园。金发科技自建高分子新材料创业孵化园区提供“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专业孵化服务,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发展平台,极大提高了企业孵化成功率;国光电器打造以智能电子产业为核心的广州国际双创社区,集聚了49家智能电子企业,荣获“中国音响之都科技产业园”称号。
支持大企业搭建内部“双创”平台。广汽集团整合共享研发等四大平台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链级资源汇聚“双创”平台,持续十年开展“创新广汽(简称IGA)”全员创新活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3亿元。
推动制造业企业搭建基于互联网协同创业创新平台。明珞装备结合“互联网+智能制造+行业大数据”创立智造家(IME future)平台,工厂生产透明度提高20%,工作效率平均提高45%。
促进制造业企业实现“再创业”。广电运通从提供ATM设备供应逐步向现金全流通服务延伸,实现自身产业链的扩大,截至2016年年底,新成立或参股子公司达到了56家。
引导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融合,促产业转型升级。富力环贸港通过园区整体规划,全面引入互联网模式,打造“互联网+”时尚产业展贸平台,目前有4000家商户入驻,培育了18个品牌、2000余种产品。
四是开展各类“双创”活动,营造创业创新良好氛围。成功举办创交会,通过线上线下交易,实现项目的网上征集、网上评审,打造“永不落幕的创交会”。先后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创业创新大赛、广东珠江“天使杯”创业创新大赛等系列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创业创新平台。
实施平台建设工程
发展服务型制造
张晓波表示,下一步,广州将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实施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支持制造企业尤其是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加快构建新型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二是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鼓励互联网、大数据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跨界融合,搭建模块化、柔性化制造系统,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物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三是发展服务型制造。利用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四是建设价值创新园区。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集聚+N个配套”的模式,建设一批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价值创新园区”,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串起中小企业,形成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开放式“双创”产业枢纽网络,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先进制造业创业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