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有这样一位“布道者”

26.06.2015  10:31

  一场令人耳目一新却又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正在一个鲜为人知的偏僻之地悄然发生。

  一位去那儿考察的有识之士在发出阵阵惊叹声后指出:看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很可能要从这个小地方开始。

  那个地方在粤西——广东省最年轻的一个地级市。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云浮市。

  发起这场教育改革的领头人叫李尧坤,现任云浮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宣传部长怎么管起教育来了?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海关官员的困惑

  金风送爽的季节,又一个学年即将开始。

  新加坡海关。当一名赴中国的新加坡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准备过境时,海关官员发现这个小学生申请的签证期特别长,于是好奇地问:“小朋友,你到中国去干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上学”。又问:“哪里上学?”答:“罗定”。海关官员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地方从来没听说过,一定是很偏僻的地方。于是再问:“罗定在哪儿?”家长告诉他:“在广东省云浮市,孩子上的是喜耀粤西学校”,海关官员耸耸肩,他无法理解,从来都是中国的孩子去新加坡上学,没听说新加坡的孩子去中国上学,而且还是那么偏僻的地方……后来,那个孩子和家长在中国过境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中国的海关官员也觉得此事很稀奇。

  现在,这样的事已越来越不稀奇了。除了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及国内珠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地区也有不少学生不辞路途遥远,赶往罗定喜耀粤西学校求学。

  “喜耀粤西学校”,这究竟是怎样一所学校?它是如何办起来的?

  话还得从25年前说起。

  1989 年,李尧坤还在肇庆当副镇长。与某些热衷于跟商人、老板称兄道弟,讲“江湖义气”,想方设法傍大款的官员不同,自幼喜读古代经典、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的李尧坤最喜欢结交的是满腹经纶的学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尧坤结识了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霍韬晦先生。著作等身的霍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梵文学者和新儒学家,还是“性情文化”的倡导者。一个是普通的基层干部,一个是声誉卓著的当代大儒,从年龄上看,也属于两代人了,但他们一见如故,并在相识至今的25年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是什么原因使这对忘年交走到一起的呢?

  理工科出身的李尧坤虽然读过、研究过不少古代经典之作,在国学上有一定的造诣,但这毕竟只是业余爱好,要与学养深厚的大学问家对话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然而凭着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挚爱之情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再就是他自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在他的胸中激荡着——为官一任,除了尽心履职以外,还得为老百姓做些什么。做什么呢?面对因追逐铜臭诱发的种种社会乱象,他最想做的一件实事就是通过教化,在民众中普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用中华传统美德及传统价值观滋养社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想,凝聚涣散的人心,净化恶浊的社会风气,改变社会的精神面貌……有此三条,他与霍教授可谓是心有灵犀,一拍即合,相见恨晚。

  当李尧坤把自己的愿望告诉霍教授后,霍教授说,我也早有此想法。在香港,我经常看到一些人原本是很能干很勤奋的,一旦有了钱,就失去了做人的目标,整天吃喝玩乐,醉生梦死,最后把自己给毁了……从整个社会面来看,现在的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为了钱,什么事都敢干,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我一直在探索救治人心的良方,后来觉得还是应该向我们的老祖宗讨教,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最大的功效就在于能安顿中国人的灵魂。于是,我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开设“国学文凭班”及“华学课程”等,讲授孔子的“六艺”,通过讲解《诗经》,倡导“性情文化”,把中华文化的“药汁”慢慢地渗透到国人的灵魂里去……

  那么,什么是“性情文化”?霍教授介绍说,“性情文化”源于孔子所设的“六艺”(《》、《》、《》、《》《》、《春秋》),其中的《》(即《诗经》)尤为动人,其直抒胸臆,感情真挚,是从生命深处之性情直出,所以非常真实,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动,自然有所向往,有所赞叹;对人间遭遇到的不平,有所郁结,有所悲愤,这说明什么?说明生命的存在,本来就是追求理想。理想就是公平、公正和真善美的化身,人可以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由此而有仁风义行。同情弱小,化为行动,伸张正义,不畏艰难,以贯彻初心……这就是“性情”。所以,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由此可见,《》是典型的性情文学。立志,必自性情始;对理想之追求,必自性情始;对生命之开发与提升,必自性情始;一切生命求真、求善、求美、求神圣之动力,亦必自性情始!我们可以用“性情”教化社会,改变社会……

  诗一样的语言,火一般的激情,催人奋起的理论,李尧坤被深深地感染了,他觉得“性情”的确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撩人心魄”之处。他是一个一通百通的人,他由此领悟到,《》既然是一种性情文学,就可以读出一股呼唤生命成长的力量,那么,我们要学习的就不止于《》,而是一切有相同意义的古典精品,如唐诗宋词等,这种“性情”作品,最能开发人的感受力。“性情文化(教育)”能最有效地开发人的健康心灵,启动生命里最深的性情,如此,人便能自知、自觉、自行地建立起健康的人生方向,做“性情中人”,一改目前那种懒散、麻木、自私、贪婪、无责任感使命感的社会风气……当霍教授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以后,不由得抚掌大笑:对啊,我们就是要设法用这种“性情作品”来开发人们的感受力……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开发”,用什么样的形式“开发”?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办学啰。但是一个小小的镇长哪来如此大的能量?尽管霍教授告诉李尧坤,香港有一个“喜耀教育基金会”可支持办学,但开办学校除了资金,还要土地、教育部门审批手续等等,对此李尧坤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前些年,当他看到一些家长因担心孩子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坏,干脆放弃常规教育,把孩子送到江浙一带的私塾,李尧坤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如果孩子只会读“之乎者也”,却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如何立足社会啊?他一直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办所学校,让孩子尽量多读些古代经典,发掘他们的“性情”,用中华传统文化这把钥匙开启孩子健康的心灵,他在等待着时机。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8年。这8年来,他的领导职务一直在变动着,而且负责的工作都是经济。他分身乏术,无缘教育。

  1997 年,机遇终于来了。这年李尧坤升任罗定市(隶属云浮市)市长,他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权力是干一点明智事的先决条件”,权力对于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关键是权力掌握在谁手里,用它做什么事。当霍教授得知李尧坤当了市长,便兴冲冲地赶到市政府,找到李尧坤说,我们的理想可以付诸实施了吧?李尧坤点点头说,我马上向市委市政府提议。在李尧坤的推动下,市里以最优惠的价格划出50亩土地给霍教授,用于开办学校,并将其纳入市教育管理系统。不过,这样一件好事也引起人们的置疑:香港人在这儿办学是假,撸钱是真……对此,李尧坤同他们算了一笔账:按每亩地3万元(时价)计算,50亩地就是送给他们也不过150万,但把学校建起来,人家至少得投资2000多万,以后还要添置教学设备,承担教师工资等各项开支,况且,政府同他们签订的合约明确规定这块土地只能用于办学,不能作其它用途……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不过,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此前,某市政府曾邀请霍教授办学,答应为霍教授提供价值上亿元的土地,但有一个条件:只能办国际学校,也就是说这所学校只为境外人士服务,不能招收本地人,霍教授断然拒绝了,因为他到内地办学的目的就是想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祖国扎根,“不能招本地生”,完全违背了他办学的初衷。

  1999年,这所由香港喜耀教育基金会出资,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喜耀粤西学校(分幼稚园、小学、初中三个学部)在素有“中国教育之乡”之称的罗定市落成,并招收了第一届学生。霍教授担任校监。

  那么,这所学校有何魅力,引得八方子弟汇集于此?

  市长任上的杰作

  走进喜耀粤西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前广场上的大圣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霎那间感受到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之处;而孔子塑像背后的教学大楼巨型门楣上的一副对联“甲午重来毋忘国耻,百年生聚魂育文德”则让人顿生豪气万丈。环顾四周,教学大楼及走廊的墙面乃至操场的围墙上,满目都是精致的古代经典语录或书画作品,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

  学校举办的每一项活动都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这是2014年9月5日喜耀粤西学校小学部一年级新生的开学典礼(该校称之为“开笔礼”)现场——

  当天下午三点钟,一年级师生与家长一起列队于孔子圣像前,庄严的音乐声旋即响起。校长带领大家端身正意,扶手高揖,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拜师礼。三拜礼毕,师生诵读经典《论语﹒学而第一》……隆重的拜师场景将永远铭刻在孩子们的心头。

  接着,全体师生从“风雨走廊”转至“传统文化大厅”。此刻的大厅内鼓乐齐鸣,是为“击鼓明智”。如此,蒙昧破除,学途开启,带着父母的期望与祝福,同学们自此踏上求学求真,通往光明世界的路程。

  智慧既开,校长铺纸用墨,亲书一个“”字,寓意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知识。在父母和老师的见证下,同学们手执毛笔笨拙而又认真地写下“人生第一字”——“”,是为“立人”。字虽写得充满童稚气,却是“立人”的第一步。在场的父母见之,都是十分的感动,他们纷纷拿出准备好的各色礼物,有笔记本,有字典等等,送给孩子们。礼物虽简单,却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无限的爱与期望……此刻,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原来是二年级的学长学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场,为学弟学妹送上自己精心制作的折纸心意卡,双方握手拥抱,场面喜乐和谐,家长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写字”结束,家长们跟随师生们来到演讲厅,在一条印有“2014年秋喜耀粤西学校一年级开笔典礼”字样的巨形横幅前,每个一年级新生都郑重地在横幅上摁上自己的小红手印,然后一笔一划地写上自己的姓名……经历了“开笔礼”,孩子们正式踏入求学问道的大门。

  隆重而庄严的“开笔礼”让初涉校门的孩子感受到师道的尊严,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健康人性的孕育从学礼仪始,自儿童步入学堂求学的第一天起。

  喜耀粤西学校是全国第一所以“性情教育”为职志的学校,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和新教育事业的开创者,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非常明确——其神圣使命是改革传统教育,培养有志气、有学养、有爱心、有规矩、有创造力和有承担力的“六有人才”。学校在按国家标准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开发学生的性情,把学校办成孕育健康人性的场所。

  “性情教育”就是将孔子的《六艺》《》、《》、《》、《》、《》、《春秋》,依循孩子生命成长的特点,将古人的智慧融入现代教育当中,形成《喜耀新六艺》,依次对应为感受力、记忆力、自制力、创造力、理解力和领导力的开发和培养,是谓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完美结合。学校精心设置每一项教学活动,巧妙地把六种能力揉合、穿插于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活动的项目丰富多彩且富有创造性,有相当部分的项目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有一次,初中部有位老师在讲到先秦百家争鸣这段历史时问学生:如果让你用诸子百家的理念来管理我们这个班集体,你会选择哪一家学派呢?孩子们的选择各不相同,有选择道家的,有选择儒家的,也有说要用法家的,各有各的理由,莫衷一是,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最后,在校董的指导下,一个“从诸子百家到班集体管理”的研究课题(项目)小组成立了。这项活动促使学生对诸子百家的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究(一些学生为方便研究,专门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协作分工能力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此后,“从诸子百家到班集体管理”成为这个学校开展“性情教育”的“固定项目”……

  性情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团队的打造。只有老师有性情,才可能教出有性情的学生。喜耀学校的老师入职以后,都要分批赴香港参加霍韬晦教授亲自主持的喜耀生命课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把禅宗有关“接、转、开”的理念运用到教育上。所谓“”,就是要真心接纳、包容每个学生的一切,无论优点和缺点。然后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冷静分析,如何展其所长,让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对针下药,使其缺点得以克服。尤其当学生“犯错”时,老师非但不能责备孩子,反而要把它视作教育孩子、让孩子成长的一个机会。霍教授告诉老师说,大家要明白,孩子在我们面前犯错,风险最小,成本最低,我们应该庆幸才对,因为我们有机会教育他,以免他将来在外面犯错,付出沉重的代价。老师唯有真正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知己知彼”了,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间,使学生的思想出现变化。所以,当孩子的思想出现变化时,就要抓住教育时机,开启孩子光明的心,这就是“”;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理解与接纳后,心中的恐惧和抵触自然就会放下,心立刻就会变得开放、柔和,愿意与老师沟通了,这便是“”。这里有个现成的例子,可以说明“接、转、开”教育法的灵验——

  开学时,王老师发现一名转学来读大大班的小男孩,看起来很不开心,细心观察了解后知道,小男孩非常恨爸爸,因为爸爸经常不回家,一回来就骂妈妈,所以妈妈总是很伤心。从三岁开始,小男孩再不肯叫爸爸。而爸爸把账都算到了妈妈头上,以为是妻子教唆的,夫妻之间的关系更趋恶化。王老师了解孩子的心,他爱妈妈,想保护妈妈——王老师接受并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情况,是谓“”,再看看她怎么“”:

  她问孩子:你是不是很爱妈妈?孩子看也没看她一眼,只是点了点头;她又问:想不想妈妈开心?孩子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她再问:你知道怎么做,妈妈才会高兴呢?孩子困惑地摇摇头;她告诉孩子:如果爸爸不骂妈妈,对妈妈好,妈妈就会高兴,你觉得对吗?孩子拼命地点头;她接着问:你愿意帮助妈妈,让爸爸对妈妈好,让妈妈高兴吗?孩子的眼睛明亮起来,认真地点头;于是她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说:你今天回家后只要做一件事,你妈妈肯定会开心,你愿意做吗?孩子点头;她又确认一句:说到一定要做到,你真的愿意吗?孩子用力地“”了一声;于是她郑重地要求孩子:如果你爸爸今天回家,他进门的时候,你对着他喊一声“爸爸”,你做得到吗?孩子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声回答:好吧。

  当天晚上,孩子的母亲打电话给王老师,说今天孩子突然叫爸爸了,他爸爸当场高兴得泪流满面,抱着孩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那天晚上,一家三口有了从未有过的温馨快乐……这位母亲说着说着,竟哽咽起来。第二天,王老师问孩子:昨晚你做到了吗?孩子响亮地说,做到了。王老师又问:妈妈开心吗?孩子自豪地说:开心。看到孩子兴奋的脸,她知道孩子的心已开始发生变化——孩子的心情被打开了,此谓“”。

  于是,王老师深一步对孩子说,你如果想让妈妈一直开心,你见到爸爸不但要继续叫他,还要在他进家门时,你递双拖鞋给他,你做得到吗……如此这般,她让孩子每天增加一件事,如倒杯水给爸爸喝,给爸爸捶捶背……现在孩子的妈妈每天都会激动地跟王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最近丈夫一进门,儿子就会主动上前拥抱爸爸,丈夫几乎每天都准时回家吃饭了。

  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因为孩子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老师说,性情教育的“接、转、开”太神奇了,我终于体验到霍教授所说的“用爱心推动爱心,以生命接引生命”的境界了。

  在喜耀,像王老师这样用心付出,用性情教育浇灌学生生命成长的老师比比皆是……

  转瞬间,15年过去了。

  实践证明,喜耀粤西学校的“性情教育”实验是成功的。1999年,学校草创阶段,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性情教育,市政府为霍教授安排了一个信息发布会,会上有不少家长问:“性情教育能让我的孩子考上名校、考上大学吗?”霍教授回答“当然。孩子的性情开发出来了,就懂得主动学习,成绩一定会好!”不过,家长们还是很怀疑。所以,第一年开课时,只有18个学生。三幢新建好的大楼显得空荡荡的。

  但是,仅仅一年,人们就看到了“性情教育”的效果: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孩子不但好学上进,而且个个温而文雅,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彬彬有礼,像个“谦谦小君子”。学校的招生量直线上升,而今在学人数已达1400余名。事实证明,性情教学不但不会影响正常学业,反而极大地促进了学业的进步:这几年,该校中考成绩过重点学校录取分数线的人数不断攀升,最高达97%……

  不久前的一天,有数名记者到该校考察。时逢午餐时间,大批学生正陆续走出教室。见到记者,凡列队的,都面带笑容地向记者齐声招呼:“叔叔阿姨好!”单个行走的,见到记者,不是亲热地打个招呼,就是礼貌地鞠个躬,没有一个例外。凝视着孩子们清澈明亮而欢快的眼神,望着校舍布局错落有致、绿化遍地的美丽校园,记者们情不自禁地说,在这样的学校读书,真是幸福啊!怪不得境内外的学生都要慕名而来呀!

  喜耀粤西学校现在是名声在外。每逢暑期,新加坡总有一些家长千里迢迢把孩子送到喜耀粤西学校来参加“性情教育暑期”活动。起先,新加坡政府方面还不大放心,派专人前来考察,结果大开了眼界,遂决定每年暑期送200名学生到喜耀学校放松一下“性情”……

  这样的办学理念和实践正是李尧坤所期望的。平时,他稍得空闲,就朝喜耀粤西学校跑,考察、体验、提要求、发表看法。喜耀的发展凝结着他的心血。眼看自己多年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他心里像灌了蜜似的。后来,他虽然调离了罗定,但他留下的“杰作”,在广东乃至全国的教育界正在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这是他为官一任给百姓办的一件大实事。

  苦心孤诣“谋篇布局

  2002年,喜耀开办才三年,正当李尧坤盘算着如何给喜耀锦上添花之时,他的工作又有了变动:他被调任云安县县委书记;两年后,升任云浮市副市长。凑巧的是,这次一干又是8年,分管的还是经济,与教育再次失之交臂。

  直至2011年底,中共云浮市新一届市委成立,李尧坤当选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分管的工作除了本职宣传以外,还多了个教育和电力(为此他还在政府里保留了市政府党组成员之职)。宣传部长兼管教育,还带管电力,这在全国尚无先例。对李尧坤各方面的素质比较了解的市委书记拍拍他的肩膀说:“都知道你能,光干一个本职也太‘浪费’了吧,能者多劳嘛!”对此,有些同志不无“惋惜”地说:李尧坤长期从事行政、经济工作,已经是个内行了,现在突然改行管思想教育,由 “”变“”,这块料算是白白“浪费”了……而李尧坤本人却不这么看,他说,这正好让大家看看我的另一面。他本来就是个“教育迷”。当年,喜耀粤西学校成功开办后,他还打算着怎样把喜耀经验推广到罗定全市,现在当了市委常委分管教育,就可以把推广的范围扩展到云浮全市了,他的理想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实施。市委的安排,真是“天遂人愿”。多担个职,人是累了,但累得高兴。在政府里做,负责的是行政工作、经济工作,没机会抓教育,只能“”教育,现在专职了,正好大干一番。他觉得,习近平总书记正在用中华传统文化力挽党风、政风、民风,自己既然是一个地区的宣传部长,那就该踏踏实实地做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布道者”,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铺路石。

  正式上任之前,恰逢春节,他就利用这个长假深入地思索、策划了一番。他想,自己现在是宣传、教育一肩挑,这里面蕴藏着很大的优势——宣传可以为教育摇旗呐喊,教育改革就能少受阻力,进行得更加顺风顺水;有了教育这样的好载体、好平台,宣传就能接地气,由空泛变得扎实……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在云浮市当了那么多年的副市长,他虽然没管教育,但一直关注着教育。从广东省2013年的高考毛入学率为30%来说,同龄人只有30%的人才能进入大学学习,但现在我们的教育对所有的人都用同一套应试教育的方法去教,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只注重那30%能升学的学生,其余70%的学生被忽视,他们读完初中就升入职业学校就读,或者走向社会。因为注重学习成绩,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空泛,对这部分学生非但没能从这样的教育中受益,其中有许多还由于被教育体制“抛弃”,走向社会后,干脆破罐子破摔,成为当地社会治理的负担;有相当一部分则不能自食其力,是被父母供养着。他觉得,我们的经济是上去了,却忽视了对下一代的品质的培养,这样下去很危险!如再不实施教化,增加再多的监狱与暴力工具又有何用?“高考指挥棒”指向的是“升学率”,以升学定胜负,以分数论成败,学校重升学轻素质,社会重成绩轻品格,多元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缺乏,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无从发展,完善健康的人格无法培育。学生品德和行为教育极为简陋粗糙,思想品德和政治课程僵化古板,学生完全失去了兴趣和耐心。他们不仅没有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反而成了他们的应试负担。

  李尧坤心里非常清楚,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投入结构是不可能的,“高考指挥棒”的导向现在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现行教育体制一时难以改变的的情况下,得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对上述70%的学生,即使不能培养成才,也要把他们培养成自食其力的人,至少是不危害社会的人;另外,在不削减正常课业的前提下,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合于日常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事实上,现在的学校下午三点钟前后都早早地放了学,要挤点时间学学传统文化并不难。那么,该从哪里入手来改变现状?

  有人或许会说,把喜耀学校的“性情教育”搬到全市各学校不就行了吗?此话当然不错,但事实上,要把这一经验在这么大的范围内付诸实施绝没想象中那么简单——喜耀学校是一所全新的学校,从教育理念的贯彻到师资的配备等,一切都可从头开始。一所学校,牵涉的面小,船小掉头快;但对全市那么多学校而言,牵一发动全身,不要说让所有的校领导和教师都接受,光是让家长接受就不容易,人们会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功课啦等等,你要说清这一点,该费多少口舌啊;再则,要搞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得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这样的功底,还有教材,用什么教材,经费哪来?要知道,全市光中小学生就有35万之众哪!

  面对重重困难,李尧坤却一点没感到为难,他反而觉得血脉喷张,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多年的积累一朝喷发,他早已成竹在胸。一个宏大的作战计划在他的脑海中盘旋着、翻滚着:

  ——总体思路:改变社会精神面貌,从学校抓起:改变一个孩子,等于改变一个家庭;改变一个家庭,就能够影响一个乡里;一个村落能够辐射一个城市。

  ——施教步骤:先学校,后社会;大张旗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六进”(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宣传活动。

  ——转变理念:分期分批开办短期轮训班,对全市中小学校的校领导进行培训,统一思想,转变教育理念;时间紧迫,教师的培训也同期分头展开,请专家讲授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着力点: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着手,改变简陋粗糙、僵化古板的思想教育方式,代之以新鲜活泼的卓有成效的“性情教育”模式,指导学生熟读古代经典,并学以致用;

  ——切入点:从小学一年级抓起,把树木在幼枝时修直,抓紧对孩子在童蒙阶段的培育,在幼儿时期,就让他们接触良好的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自小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等良好品格。

  —— 编写读本:组织专家学者和来自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编写一年级至八年级的全市统一使用的“云浮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按年级高低由浅入深编写,将《大学》、《中庸》、《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中适宜孩子学习朗读,有益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性”的古代经典,取其精华,剔其糟粕,编辑成书。

  ——经费来源:发动全社会及企事业单位捐印读本,中小学生人手一册,厉行节约,除中专职校生外,教材循环使用……

  有了初步设想后,李尧坤与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成了共识,并决定在11所学校先行试点。同写文章一样,推进一项工程,关键是“谋篇布局”。由于谋划得当,行动快如风疾如电,一个传播、弘扬、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美德的局面迅速在云浮全市形成——

  学校领导、教师培训班一期接着一期地开了起来,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学生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自学与培训相结合,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地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云浮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一本接一本地印了出来。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六进”宣传活动轰轰烈烈,家喻户晓,参观、演讲、图片展示、国学讲座等各类宣传活动此起彼伏,红红火火;

  2013年,传统文化色彩极其浓厚的“云浮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全市全面展开,并于当年出评云浮市首届道德模范共131名:其中“云浮勋章”1名、“杰出绅士”30名、“模范乡贤”100名,以表彰他们为云浮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

  在李尧坤的全力倡导和主持下,云浮,这块拥有千年禅宗文化积淀的古老土地,正在经历一场盛况空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 “蒙以养正,此其时也

  一个由“万人嫌”转变为“万人爱”的“小富二代”的故事近日在云浮地区不胫而走。故事的主人公小裴(化名)过去是出了名的“恶作剧王”。他从不把心思用于学习,他最感兴趣的事就是作弄人,而且“毒点子”层出不穷,譬如趁人不备时在人家的鞋子里塞个死老鼠,吓人一大跳什么的。对于他来说,最好每一天都是“愚人节”。为此,他曾多次转学,老师家长对他是束手无策,左右邻舍见到他无不侧目,“万人嫌”的绰号由此而来。当小伙伴把这个大号告诉他时,这个捣蛋鬼先是一愣,继而作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哈哈大笑:演员中有个“万人迷”,现在“万人嫌”也有了,我好出名啦!

  不过,最近以来,“万人嫌”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化之大,令人难以置信。最早发现“端倪”的是他母亲:那天,母亲见他蹲在地上,不知在忙着什么,生怕他又会惹出什么麻烦来,急忙走过去一瞧,惊奇地发现他正在把被猫掀翻在地的猫食一粒一粒地捡起来放回猫食盆里……不可思议啊,这个平日里见油瓶打翻在地也不会扶一扶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勤快啦?更稀奇的事还在后头——有一回,一老阿婆要过马路,面对潮水般急驰而过的车流吓得迈不开步子,途经此处的“万人嫌”主动上前搀扶,这一幕恰巧被熟悉他的一位邻居看到。那位在马路对面的邻居暗暗着急:糟了,这位阿婆要倒血霉啦,“万人嫌”又不知要耍什么鬼花招了。不过,让他大跌眼镜的是,“万人嫌”在扶阿婆过了马路后,还挺有礼貌地同阿婆道了声“再见”。目睹这一切的那位邻居正在发呆时,没想到“万人嫌”见到他后还热情地招呼他:大叔您好!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把这位大叔惊得口吃起来:“太,太,太……”聪明的“万人嫌”看出了他的心思,朝他调皮眨眨眼,帮他接下去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对不对?

  “万人嫌”真的变好了。不久前,他还当选为班长,而且干得比前几任都出色。他的变化何以如此大,如此快?谓予不信,奇迹的发生竟源于《弟子规》——

  “万人嫌”虽不喜欢学习,但每当老师领着大家朗读古文时,他还是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他觉得这种东西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是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样子,他觉得好玩、有感觉。那天早自修,老师在课堂里领读《弟子规》,接着逐句解释。当读到其中有一句“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时,他心里忽有所动,正当他隐隐约约地联想到自己时,老师又给大家讲了古代“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学校发的《立德树人》的小册子中也有这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对他的触动最大:当周处为民除去白虎和恶龙回来以后,听到乡里人以为他已与白虎、恶龙同归于尽,大家竟为此而兴高采烈地庆贺时,方知其实大家早已把他当作与白虎、恶龙并列的一大祸害了,他由此产生了悔改的心意,继而痛改前非,努力修炼自己,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联想起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和别人给他起的大号,还有那天他扶阿婆过马路后,看到的邻居大叔那种不信任的表情,“万人嫌”突然感到羞愧难言,觉得自己就是现代版的“周处”,于是幡然醒悟……

  “万人嫌”由此转变为“万人爱”。

  这就是教化的力量,巨大的能量就蕴含在一本小册子、一则经典故事里面。只要与孩子的心灵相通,它就能产生无穷的威力。

  所以,深谙此理的李尧坤在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所作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织专家学者及来自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编写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在这件事上,他着实下了一番苦功。三年来,他共主持编写教育读本38册(其中为中小学生及中高职校生所用的《蒙以养正》16册、《立德树人》20册;为家长所用的《家长教子致要》1册;为领导干部所用的《从政修为要览》1册;另有高中生读本2册尚在加紧编写之中,2015年夏即可出版。李尧坤作为这套丛书的“编委会主任”,可不是空挂其名,而已,他为此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他不仅对读本的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及体例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总体策划;为每一册读本拟写了写作提纲(连同即将出版的高中2册共40册,即得拟写40个提纲,仅此一项,得耗费多少心血);还为四种不同类别的读本写了序言(中小学生 2篇,中高职校、家长、领导干部各1篇)……

  这套丛书装帧精美,体例别致,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古今相通,老少咸宜。中小学生如何从小养成优良品质;职校生步入社会后怎样择业、交友;家长教育孩子的要点,领导干部从政的“应知应会”……社会各界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镜子,堪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据了解,如此成系统、成规模,学习对象涵盖社会各个阶层的中华传统文化读本在国内尚未有过先例。

  以《蒙以养正》为例,16册读本,每册10个专题,每个专题侧重于一个优秀传统品质的养成。有名句(摘自《弟子规》、《论语》等)诵读,配以相关的古今故事,还有起烘托反衬作用的“趣味园”等。这套读本涵盖了1—8年级德育教育的内容,还融入了禅宗六祖文化的“平和包容、立德向善、互信互助”的和谐思想,以及传统文化中“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收集了许多有关做人做事的范例,挖掘本土典型素材,注入现代流行元素,突现思想道德教育理念。这套读本的主要对象是幼儿,目的是寓学于乐,故读本内页彩色插图较多。李尧坤在为这套读本写的序言中解释了将读本取名《蒙以养正》的缘由:“在《易经》中有一句卦辞‘蒙以养正,圣功也。’说人在童蒙的时候应以正道的知识涵养其正性,长大以后才能干伟大的事业。过了童蒙的时候,长大成人了,再去学习正道的知识已经迟了,没有童蒙时学习的效果了。就像一棵树只有在其幼枝阶段把它修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为此,他大声疾呼: “蒙以养正,此其时也!”这套读本出版后立即全部免费发放给全市35万中小学生诵读。她犹如一粒粒梦想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使他们从小就养成明事理、知感恩、懂孝悌的优良品质……

  云浮的孩子们是幸运的,有那么多的领导和老师在关注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呕心沥血地为他们生产着哺育他们成长的精神食粮。

  有了好的读本,更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各校现在每周有3个机动课时用于传统文化)过程中,老师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经典,而是结合社会实际,把经典化为古今活生生的人物故事,让学生感受该怎样做。在课堂上也不是老师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双向讨论互动,提问方不仅有老师,也有学生。师生在互动中擦出了思想火花,对蕴藏在古代经典中的含义双方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现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开始逐步显露。学生纪律变好了,坏习惯杜绝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强了,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的多了,对老师家长也知道感恩了……

  在云城区云硫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鼓励学生熟读、背诵古文经典和诗词,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古典诗词背诵考级活动,合格者发“考级证书”。校长说,此举既能让学生积累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增强记忆力。

  罗定市罗平中学通过开展以“和谐、文明、感恩”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校风、教风和学风有了质的提升。校园内处处窗明几净,纤尘不染;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数百辆自行车停放得整整齐齐,车头车尾一条线,纹丝不乱;千人用餐后的食堂光洁如洗,饭桌上见不到一点污渍,这一切,全是学生自己打理……

  位于禅宗六祖故乡新兴县的新兴县环城中学,将新兴的人文历史、禅宗的思想文化溶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把禅文化与学习“国学经典”有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师生门接受禅文化的熏陶,净化心灵。

  在云安县石城中学,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是该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最大亮点。该校老师江桥英一篇声情并茂的学习感言,道出了全校师生的心声。

  而在郁南县西江实验学校,“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的特色书法艺术教育,让师生门在浓郁的书香翰墨氛围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云浮,学习成绩相对不如高中生的的中职校生对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云浮中专的梁校长介绍说,在学习传统文化活动之前,学生迟到早退、乱扔垃圾等现象较多,有些学生很“”,“动手”(即打架)能力特强,上课睡觉,下课上网……自从学了《弟子规》等传统经典后,风气一下子变了,原来很 “”的学生不但在学校守纪律了,据家长反映,在家里像换了个人似的:过去叫他吃饭喊老半天也不吱个声,现在主动给我们盛饭了……今年圣诞节前夕,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惊喜地收到学生赠送的苹果,说是感恩学校的培养教育,祝愿领导和老师平平安安……《弟子规》真有神奇的魔力呀!

  “读国学,诵经典,做优秀文化的传承人”成为了云浮各中小学师生的自觉行动,学生在活动中体味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知识内涵,提升了品德修养。“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思想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当中……

  罗平镇党委书记不无感慨地说,2011年前,学校里矛盾多,尤其是教师与家长的纠纷每年都要发生好几宗,现在为零,学校呈现出一派平安和谐的景象;过去街头网吧都是放了学的学生,有的学生双休日都泡在网吧里,家长忧心如焚,却毫无办法,现在网吧生意清淡,只能关门了事……

  现在的云浮,学校已被打造成一个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支点,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学生家长、社会人士,把教育理念锁定在“教育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德育每个学生,进而幸福每个家庭”上。

  每当晨曦初露,云浮的每一所中小学校,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孩子们在诵读《大学》、《中庸》、《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古代经典。他们有的在教室里,有的在操场上,利用课前、出操前的宝贵时光,手捧圣贤书,集体齐声诵读,形成了与美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这道风景线正在向高职院校、机关、社区、企业等社会各个领域推进。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当听到这天籁般美妙的童音在云浮上空响起时,李尧坤的脸上就会荡漾出欣慰的笑容,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要知道,为了织就这道“风景线”,他倾注了多年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