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幽居寺北齐佛首入藏和首展仪式将在河北博物院隆重举行

29.04.2016  11:28

  明天下午,灵寿幽居寺北齐佛首入藏和首展仪式将在河北博物院隆重举行。经过我省文物部门与曲阳工匠的巧手修复,流失20载的北齐佛首与佛身已经实现身首合璧,这尊历经千年沧桑的大佛将以完整的面貌与家乡人见面。作为这场盛事的亲历者,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原河北博物院副院长刘建华现身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坛”,讲述了佛首被盗与回归的过程。本报在此摘录部分片段,带读者回顾“北齐佛首回归记”——这里有千年前的皇室恩怨,有文物盗窃者的罪恶阴谋,还有海峡两岸携手促成文物回归的千古佳话。

  □本报记者 黄蓥

  被盗

  两佛首一夜失窃流失海外

  初建于东魏、北齐时期的幽居寺位于灵寿县县城西北55公里沙子洞村北边。北齐时期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高叡(音同睿,为睿的异体字)在幽居寺塔中同时期造了三尊佛像,释迦牟尼佛像是高叡为其“亡伯大齐献武皇帝、亡兄文襄皇帝”所敬造,献武皇帝高欢公元547年死于晋阳,文襄是高欢长子高澄,549年遇刺身亡。550年高洋(高欢次子)继任东魏丞相,建立北齐政权,追崇父亲和大哥为帝。无量寿佛像是高叡为亡父母所造,阿閦佛像是高叡为自己和王妃郑氏祈福敬造。

  1990年刘建华第一次探访幽居寺,当时高叡敬造的3尊佛像就被供奉在幽居寺塔的第一层,“中间放置的是释迦牟尼佛像,右手是阿閦佛像,左手是无量寿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遗产成为境内外犯罪分子觊觎的对象。1992年春,佛首最完整的阿閦佛像佛首被盗。事后河北省文物局决定将塔内的3尊佛像搬运到河北省博物馆(今河北博物院)暂行保管。刘建华当即要求随行,并请省博摄影师张惠同往。遗憾的是因塔门窄小未能将佛像搬出。“此行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张惠为完整的释迦牟尼和无量寿佛像拍摄了彩色照片,后来佛首回归时作为图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料。

  1996年2月,几十人深夜来到灵寿幽居寺,将塔内的释迦牟尼和无量寿佛的佛首割下,并将砖塔石门楣、石柱等文物一同盗走。两个月后,灵寿县公安局抓获部分犯罪分子。他们交代说盗走北齐佛首后就交给了文物贩子,很快就流失到海外。

  河北省文物局不得已拆除塔门,将3尊佛像的佛身连同《赵郡王高叡修寺之碑》等其他石质文物运到石家庄,保存在河北省博物馆。当刘建华见到三尊佛身时,她用“心痛不已,眼在流泪,心在流血”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之后刘建华撰写《北齐赵郡王高叡造像及相关文物遗存》发表在1999年的《文物》月刊上,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此事。“文章是1998年10月交给了《文物》月刊,这个刊物影响很大发行量很大,要在《文物》发文章至少要等三四年。但刊物主编眼光很敏锐,1999年第九期就发表了。它后来起到的作用那么大,我也没有想到。”刘建华说。

  1998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幽居寺文物被盗案,需要文物部门出具鉴定,最终释迦牟尼和无量寿佛像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013年,改扩建后的河北博物院试开馆,释迦牟尼佛等三尊佛身现身曲阳石雕展厅。刘建华每次陪同海内外学者参观时都会说:“如果在海外看到被盗佛首的话请跟我们联系。

  回归

  台湾企业家购得辗转捐回大陆

  2014年6月6日,刘建华接到河北省文物局的一份电话记录,内容大意是文化部相关领导5月30日在台湾佛光山见到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星云大师希望将一尊佛首捐回大陆,该佛首上世纪90年代到的台湾,佛光山经过查证后发现应该是河北文物,后来刘建华得知他们查询的资料里就有那篇《北齐赵郡王高叡造像及相关文物遗存》。”

  当时台湾方面希望河北省给出鉴定意见。刘建华跟国家文物局联系,请佛光山提供佛首正面、侧面、底面跟背面的4张大照片。6月8日照片传来,与1992年张惠照的相片以及她本人绘制的线图对比,“眼睛、嘴完全一样”。6月10日,河北省文物局也把鉴定意见报告给国家文物局。

  2014年6月下旬,应星云大师请求,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赴台现场鉴定,刘建华是4人鉴定小组成员之一:“事先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正在展览的释迦牟尼佛像进行了细致的测量,特别是颈部被凿的痕迹,还请河北省文保中心帮助制作了颈部凿痕的玻璃模型。

  “7月31日是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上午九点我们到了佛光山鉴定现场。”刘建华第一眼看到佛首就断定是灵寿幽居寺1996年被盗走的释迦牟尼佛像佛首:“我从1992年最后见到完整佛像,到2014年再次见到佛首已相隔了23年,我也从中年步入老年,真有岁月如梭的感慨。

  刘建华在鉴定现场得知,佛首是台湾一位善心人士在美国花巨资购得后捐给佛光山的,“当星云大师得知佛首可能是河北被盗文物时态度很明确,一旦确定来自河北,佛光山就要无偿捐回大陆。”这位善心人士是台湾的一个知名企业家,此前他还曾无偿向山东、山西捐献过流失的佛教文物,但他一直不肯暴露身份,都是通过中间人来运作,“之前他们来过河北博物院,看到曲阳石雕展厅的佛身与完整佛像的照片,才断定佛首来自河北。

  2014年底,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协议,将幽居寺释迦牟尼佛首无偿捐回大陆。根据协议,2015年5月,北齐释迦牟尼佛身从河北博物院启程赴台,5月23日“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赠仪式”在台湾佛光山举行。

  2016年2月26日,90岁高龄的星云大师护送佛首佛身抵达北京。3月28日晚,佛首与佛身双双回到石家庄。合璧后的释迦牟尼佛像即将于家乡人见面之际,刘建华说应该感谢的人很多很多。

  佛像价值

  开启北齐佛造像

  新的艺术风格

  此前幽居寺的释迦牟尼、阿閦佛像与无量寿佛的佛身在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展厅展出,就是因为雕凿这三尊佛像的是曲阳工匠。北魏晚期曲阳人开始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佛像。北齐是个尚佛的王朝,曾有佛教寺院4万多所,2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僧尼最多时达到200多万人。曲阳由于拥有良好的雕刻石材和世代相传的技艺,加上地近京城的便利条件,迅速发展为佛造像的雕刻中心,创造出中国石刻艺术的辉煌。曲阳匠人在我省的南北响堂、水浴寺、娲皇宫等地都留下了大量佛造像。

  在刘建华看来,幽居寺的三尊北齐佛像,是当时朝廷最好的雕塑家用当时中国最好的石头——曲阳的汉白玉雕刻而成,佛像衣纹刻画得非常细,代表了皇家风格。三尊北齐佛像通高都将近两米,“都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雕刻得比较细腻,表面磨光以后饰彩,佛首的头上、眉毛、眼睛,还有嘴上一点小小的胡子,都用了墨彩。嘴唇用了红彩,手、面还有足则用了浅褐色。”佛首是低平肉髻,面相浑圆,细眉长眼,双目垂睑下视,鼻直翼宽,唇丰满,短促颈,大厚耳,薄衣贴体。

  三尊佛像还一改过去北魏晚期以后流行的瘦骨清像:“着重表现身体健壮、丰满的手法,显然是受南朝萧梁锁流行的张僧繇画风的影响,张僧繇以张得其肉的独特画风,改变了顾恺之和陆探微‘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画法,在中国古代画坛独树一帜。”刘建华说,薄衣贴体则体现了曹仲达“曹衣出水”的画风,曹仲达是中亚曹国人(唐朝昭武九姓之一,今撒马尔汗一代),他画佛的特点是:身体稠叠、衣服紧窄。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这种样式在佛教绘画中流传较广,唐朝时曹仲达、张僧繇与唐代吴道子、周昉同被奉为佛画四大楷模,为画家百工所范。

  更重要的还是佛身、佛座上的题记,“既有确切纪年,又有造像者以及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职,还有所造佛像的佛名。这在北朝基本没有,皇家成员在佛像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造的佛像名称等很少见,这是一个孤例。”在刘建华看来,这三尊佛像开启了北齐佛教造像的崭新的艺术风格:“代表着北齐雕塑艺术的较高水准,可视为北齐时期造像的范本。

  背景新闻

  高叡:

  死于非命的皇室成员

  幽居寺起初很小,北齐天保七年赵郡王高叡捐钱扩建,并敬造了三尊佛像。

  “据史书记载,高叡是北齐献武皇帝高欢的侄子,也是文襄皇帝高澄的堂弟,他跟北齐的六个皇帝都是直系亲属,也是北齐非常重要的皇室成员。他的父亲就是高欢的弟弟高琛,母亲是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广平王元怀的女儿华阳郡长公主。”刘建华说,高叡一生命运坎坷,幼年父母双亡:“因此他处处小心翼翼,低调做人。他非常聪明,伯父高欢很喜欢他,把他养在宫中,视同己出。因此高欢、高澄去世后他特别伤心。

  孝昭帝高演驾崩前,25岁的高叡受托顾命在邺城奉迎高湛继承皇位,即武成帝。武成帝驾崩,高叡屡次谏言弹劾胡太后的亲信和士开。当时有人劝他明哲保身,但他说这是为了国家。他36岁时被北齐御用第一杀手刘桃枝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