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5年科技发展工作思路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省推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对2015年科技发展工作寄予后望,省科技厅在认真总结2014年全省科技工作的基础上对2015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谋划。
2015年科技发展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和评价机制,加强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创新型青海建设和打造青海经济升级版提供坚强科技支撑。2015年科技发展工作具体目标任务:
一、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加创新能力建设。一是正确把握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青海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案》和《青海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二是做好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推进重点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青海省科技厅<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意见》,按照国家新一轮科技计划改革安排,推进省级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建立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管理能力。二是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技术转移机制。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推进知识产权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权化、资本化和产业化,制定《青海省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提高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共同、专利申请及转化、科技咨询、技术市场、孵化器、知识产权和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创业投资等科技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三是改革人才遴选和管理体制,提升中青年人才比例,制定《青海省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评选管理办法》。
三、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着力支撑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组织实施好“123”、“1020”等重大科技支撑工程,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全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关键技术问题。
“123”科技支撑工程方面,2015年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部署10—20项重点项目。拟安排省级财政科技经费1.5亿元,预计形成产值190亿元以上。一是重点依托现有示范工程,进行技术、装备的优化和合理配置,攻克新能源集成应用的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提高新能源集成应用的技术能力和装备水平。二是依托国家盐湖特色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突破镁及镁合金、新型建筑、储能等材料产业化技术、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锂产业链,以培育和发展我省新材料产业。三是围绕柴达木盆地不同类型盐湖卤水,开展盐湖资源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性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进盐湖钾、镁、锂、硼等重要元素高值化利用,促进盐湖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四是以培育和发展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目标,开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和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提高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水平。五是加强集成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延拓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提升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六是运用新方法、新工艺对高原特色生物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和纯化研究,为开发多元化、高值化生物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1020”科技支撑工程方面,2015年计划安排省级财政科技经费8000万元,力争使总投入达到9亿元,重点支持省油菜、马铃薯、牛羊肉、饲草料等十大特色产业发展,解决产业发展科技问题,预计新增产值35亿元。一是在生态畜牧业方面,依托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模式,重点支持高寒旱区高产高蛋白优质牧草种植和全营养饲草料生产加工技术、牦牛藏羊高效生产方式转型、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转化、畜牧业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与利用技术等。二是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方面,围绕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综合集成示范与推广,重点支持春油菜、马铃薯、青稞、蚕豆等特色农作物商业化制种技术、新品种选育和成熟品种的规模化推广、农业机械化轻简栽培、设施农业装备技术集成与示范、新型农作产业体系、节水节肥及水肥一体化、“菜篮子”高效供给及设施周年栽培技术等。三是在特色浆果产业方面,围绕特色浆果产业全产业链的培育与发展,重点支持枸杞、沙棘、白刺等特色浆果绿色高效种植与野生种质资源保护,林下产业以及高原特色生物良种选育、生物农药及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天然活性成分提取和精深加工、浆果产品高值化利用开发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与示范。
二是结合本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全省重点工作部署,加强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的科研攻关,力争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新能源领域重点支持光伏发电大数据系统、分布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等技术集成与示范及锂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在光伏电站、新能源汽车上应用示范。新材料领域支持宽幅镁合金板带、相变储能材料、镁水泥建筑材料、金属钙系列产品等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盐湖化工领域支持复合熔盐、氢氧化钾、硝酸钾、电熔镁砂、硼10同位素等盐湖高端钾盐、镁、硼系列产品和南翼山油田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支持纯电动汽车、镁合金自行车等成套装备开发与示范应用及制造业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等。电子信息领域支持云计算信息服务系统、高原无人飞行器智能系统等开发及应用示范等。生物医药领域支持地黄梓醇降糖新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创新藏药及中藏药饮片等产品开发。生态畜牧业领域重点支持高原适宜牧草混播技术、饲草料加工及组合搭配高效利用、草地鼠害防治、藏羊和牦牛区域主要性状与基因组学研究、畜产品精深加工、牛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生产相关技术组装配套集成与示范,主要有油菜、马铃薯、蚕豆等特色大宗农作物高效栽培、商业化育种体系及浆果资源高值开发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重点支持祁连山退化草地及矿山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节能减排领域支持清洁循环湿法提纯技术在有色金属固废渣处理应用、工业节能减排适用技术的应用,以及河湟流域污水、废弃物处理技术与配套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研发。
四、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更好地的服务人民群众
依托省部会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加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省部会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已完成省级综合信息服务门户平台、农牧综合智能服务平台、特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与国内知名电商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等。2015年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作用,明确任务分工,建立科技部门牵头,多部门联运的工作协调机制,一是研究出台《关于推进青海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二是重点依托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围绕大田作物、设施蔬菜、生态畜牧业等领域搭建“农作物种植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和“畜牧养殖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开展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以此提升农户及农企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开展“新丝路青海科技创新品牌展示活动”。依托农村信息化电商平台,组织开展特色农畜产品、生物医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族文化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电商网络展示活动,突出科技创新、民族特色、品牌培育,通过展示、现场交易、物流配送、体验等多种形式带动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四是开展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以高分1-2号、北斗定位卫星、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采集和在线监测技术等结合草地合理化利用及适合海晏县可持续的放牧制度,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五、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以高新区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从完善园区管理机制、搭建专业技术平台、引入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国家级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启动省级高新区建设,研究制定《青海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组织认定和培育海东、北川和海西工业园为省级高新区,加强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与共建,积极培育省级高新区创新要素,完善体制机制和创新创业环境,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二是继续发展壮大农业科技园区。在综合评估现有3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一批集成各类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技术组装集成、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突出的园区,并认定一批带动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增效显著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1-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三是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高原作物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申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高原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高原生态系统功能及演替规律研究、高原水文水资源和水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研究。充分发挥现有省级实验室的作用,重点对绩效优良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改善科研环境和条件、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提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结合我省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在盐湖、太阳能、高原特色生物等领域建设一批多元化、高水平研究基地,利用生态监测平台构建智慧生态畜牧业等。
六、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一是按照“人才+项目+基地”的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与重大项目紧密结合的机制。2015年重点实施“柴达木盐湖化工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和科技部“三区”人才推进计划,结合不同的项目特点,培养和发挥我省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服务人才作用。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推荐更多省级优秀人才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并给予项目激励。三是重点加大对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优秀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强与省人才办的协调合作,结合“人才小高地”“昆仑英才计划”培养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加大对引进、引智和重点培养项目人才的支持。
通过2015年科技发展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实施,将实现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是科技投入及计划安排更加明确。2015年预计财政科技投入4.12亿元。通过政府引导,带动企业科技总投入200亿元。全省R&D经费15亿元,增长5%,R&D经费占GDP比例争取接近1%。二是科技产出成果丰硕。通过科技项目实施,2015年全省取得科技成果440项,增长10%;申请专利1200件,增长2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件;技术市场交易额增加30%,达到40亿元;预计实现新增产值400亿元,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推进省部会商工作的落实,结合国家部委2015年重点支持方向,凝炼一批能够解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项目,争取资金3亿元以上。四是科技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速高效。2015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企业30家,完成“十二五”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0家、科技型企业认定200家的目标,重点培育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组建镁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盐湖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9.5%以上。五是科技园区建设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织认定和培育海东、北川和海西工业园区为省级高新区,探索相关扶植政策在高新区先行先试。培育1-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使全省农业科技园区总产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园区人均收入突破12000元。六是科技人才培养稳步增长。通过科技项目培养科技人才2300名以上;遴选10-20名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