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森林覆盖率达到35%

03.03.2016  14:53

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解读

经过多年的综合整治,承德市的母亲河——武烈河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河北日报资料片

日前,省政府印发《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17年,PM2.5浓度控制在68微克/立方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以上。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17%左右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5%,森林覆盖率达到35%。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清水秀的美丽河北。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段丽茜

划定生态功能分区,构建“一核、四区、多廊、多心”生态安全格局

在京津冀区域中,我省生态空间拓展潜力最大,是京津冀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主战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规划》划定了生态功能分区: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构建“一核、四区、多廊、多心”生态安全格局。

一核”是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包括廊坊、保定、沧州市的33个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将适当增加生态用地比重,用大网格宽林带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片湿地,整体构建环首都生态圈。

四区”中,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包括张家口市4个县和承德市2个县的全部或部分,西部以恢复和建设疏林灌草景观为主,东部则以林为主。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将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低平原生态修复区地处华北平原中部,要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海岸海域生态防护区主要任务则是恢复和扩建滨海湿地,构建海岸生态防御体系。

多廊”为滦河、北运河、南运河、潮白河、子牙河、永定河、拒马河、大清河、滏阳河、滹沱河等生态水系廊道,以及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衡水、张家口、承德等城市生态绿楔。

多心”为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唐海湿地、滦河口湿地以及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王快-西大洋水库、岗南-黄壁庄水库、岳城水库、大浪淀水库、桃林口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源地组成的区域生态绿心。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比2017年削减9%左右

近年来,我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取得积极成效,但生态空间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仍然存在。

树立红线思维,《规划》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进行明确。

我省森林生态保护红线为:到2020年全省森林面积652.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71亿立方米。全省划定湿地生态保护面积94.2万公顷,适度增加湿地面积。划定草原红线,将张承坝上地区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机制的105万公顷草原、坝下地区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地项目的45万公顷草原全部划定为基本草原。

明确水环境质量底线,到2017年,各设区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比例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丧失使用功能的断面比例较2015年下降11个百分点以上。

设定资源消耗上限,《规划》提出,到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7359万吨,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比2017年削减9%左右。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等六大生态建设攻坚行动

2015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大气污染依然较重。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规划》提出,2017年底前,完成化解过剩产能“6643”任务。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原则上不再审批炼焦、钢铁、水泥、有色、电石、铁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同时,严格大气排放管控、深化面源和移动源污染防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

治理水环境污染,我省将专项整治造纸、焦化等十大重点行业。2016年底前,各类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推进重点河流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水网体系,城乡供水充分保证。

建设区域生态屏障,我省将加快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实施重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水源涵养林和防风固沙林,重点扩大建设千松坝、塞北和御道口3个百万亩生态林场。

治理修复土壤环境,《规划》提出,逐步降低农药使用量,到2017年建设20个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区。以产粮大县和蔬菜产业县为重点,划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设美丽乡村。

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到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所有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17年,50%以上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30%以上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完成循环化改造。

推进京津冀生态建设联动,我省将协同北京、天津市制定实施区域性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推进张家口、承德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共同开展环首都国家公园建设,推动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规划》还提出,以符合奥运会要求的国际标准为准绳,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和生态宜居城市,确保2022年冬奥会时,全年不出现灰霾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