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高考成绩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 张腾飞同学理科总分全省第一
◇ 保送生数占全省比例第一
◇ 获得自主招生录取资格总人数全省第一
◇ 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全省第一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来临之际,选择上哪所学校成为当前家长普遍关心的焦点话题。近日,笔者这一话题,走访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部分学生家长。现将各方观点整理如下,供家长参考。
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而与“就近入学”相对立的就是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学校去上学,也就是俗称的“择校”。
近年来,盲目跟风择校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如有的班容量达六、七十人,甚至出现八、九十名学生的超级大班,教室内没有活动空间,教师教学任务不堪重负;有的家长在名校旁边租房,放弃工作陪读;有的学生因为每天花在上、下学路上的时间过长,而导致睡眠不足;更有些因离家较远,长期食用简餐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发育……
招生新政: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针对跟风择校现象,市教育局在今年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文件中明确提出“自2014年新初一年级开始,初中择校生将登记在册,中考时不再享受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到校政策,也不计入该校分配生指标核算基数。”出台这一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抑制跟风择校行为,引导家长为孩子选择就近入学。
就近入学VS择校
“就近入学”与“择校”相比究竟有哪些利与弊呢?综合起来,有以下两方面主要观点:
就近入学好处多
○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孩子的安全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就近入学突出一个“近”字,离家近,学生上、下学的路途短了,路上存在的风险就相对少了,高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甚至可以步行回家,在减轻家长接送孩子压力的同时,有效地保障了学生上、下学途中的安全。
○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就近入学后,每天学生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不仅能增加孩子休息、社会实践、娱乐的时间,正在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孩子也能得到家长很好的照顾。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多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更加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解决上学后出现的许多不适和茫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较好地衔接,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离家近,孩子是在一个相对较为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既减少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排斥心理,又增强了孩子对学校、老师、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认同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也是塑造他们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过程。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和未来人生。
跟风择校不当弊端多
◆中考时不再享受优质高中资源分配生优惠政策。如果适龄少年小升初时,原本应在片内公办学校A就读,而选择另外一所公办学校B,作为非片内生入学,那么该生在中考时将不再享受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分配到校指标。以今年中招为例,省级示范高中分配生名额占公助生总数的90%,并且分配生按照公助生统招线下浮50分录取。如果不能享受分配生指标,就意味着要想考入一中、二中、正中这样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只能竞争10%的统招生名额。中考竞争将更为激烈,上优质高中的机率将大大减少。
◆不利于学生安全及健康成长。一是选择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学生滞留在路上的时间增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加了家长接送孩子的压力,特别是在小学16:30放学后,孩子看管问题更为严重。二是离家远了,孩子每天至少要比别的孩子早起10-30分钟,睡眠不足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健康极为不利。三是离家远,导致学生不能按时回家就餐,对于身体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更为不利。
◆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是长期以来根据片区内适龄儿童、少年需求,均衡配置分布的。跟风择校导致热门学校班额增大,择校生挤占了原本属于片内学生的教育资源。在“择校”严重的学校,会造成教育资源的相对紧张,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增加了学生和家庭的负担。一味地舍近求远,一味地为孩子“拔高”,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热点学校,而忽略了孩子在智力、反应水平上的客观差异,将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学业负担,增加家庭的生活负担、经济负担,最后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心态,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择校”会导致教育的不公平,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和偏低收入人群的不公平,由此可能产生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因为跟风择校产生的诸如学校周边房价和物价的上涨,同样会引发社会矛盾。
就近入学,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笔者通过梳理一些择校现象,发现很多家长的“择校”行为是一种盲目的选择。事实上,热衷“择校”的家长忽略了两个情况:一是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学校硬件、师资等资源配置已趋于均衡;二是家长跟风追求所谓的“名校”,甚至挤破脑袋付出很大代价,但最后未必能达到心目中的“效果”,择校失败,反到成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规定,更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在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家长们要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感性,多一点思考,少一点从众。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跟风择校;家长急需做好的,是给孩子讲清大道理,指明大方向,因为,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是最好的学校。
近日,高考成绩公布。2014年高考我市在考生总数减少13223人的情况下,高考成绩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
本一上线人数继续增加,上线率首次突破20%
全市文理本科一批上线人数为9587人(含保送生183人),比去年增加447人;上线率达到20.35%,比去年增加5.28个百分点,超出全省文理一批上线率5.68个百分点。文理本科二批累计上线人数19757人,上线率为42.76%,比去年增加8.05个百分点,超出全省文理二批上线率7.92个百分点。文理本科三批累计上线人数37365人,上线率为80.87%,比去年增加5.89个百分点,超出全省文理三批上线率11.52个百分点。
河北省理科总分第一名出在正定中学
正定中学张腾飞同学以总分717分的成绩摘得河北省理科总分第一,石家庄二中杨博璠同学以712分荣获河北省理科第4名。
保送生比例占绝对优势
河北省2014年保送生数为195人,其中石家庄市2014年保送生数为183人,在全省所占比例为93.85%,比去年增加23.85%。在自主招生方面,我市仅一中、二中2014年清华、北大拟录取人数达46人,全市有650名学生获得985、211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优惠政策,总人数占全省第一。
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我市参赛选手成绩独占鳌头
86名同学分别荣获国家、河北省一等奖,石家庄二中的李嘉宇、王大元同学分别入选物理、生物国际奥赛国家队。
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系统全体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市领导亲自调度重大教育问题,多次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市教育局局长闫纯锴多次到学校调研视导工作,特别是对高三教学与管理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高中学校把高三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靠前指挥,明确目标,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市教科所加强了高三课堂教学视导工作,深入全市高中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加强了对考试试题的研究和指导力度,组织了高水平的高三质量检测和模拟考试;加强了高三教师培训,开展了高效课堂、名师讲堂等活动。各高中学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不断增强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