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份“明白账” 花好每分钱——中央部门公开2015年度决算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今年决算继续公开8张部门决算收支表和相关解释等内容,并对机关运行经费、国有资产占用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单独说明;首次公开项目绩效评价结果,首次公开政府采购授予中小微企业的合同金额及所占比重,首次公开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决算。
同时,相关中央部门将在本部门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预决算信息;相关中央部门近年来预决算信息将保持长期公开状态;财政部官方网站和中国政府网将设置“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专栏,集中发布部门决算公开信息。
“我认为中央部门2015年的决算公开有三大亮点:一是向纵深发展,在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和公开方式方面有新的突破,不仅公开力度更大,内容也更细化;二是能促进政府更加合规、更加高效开展工作,不能公开的有待改进;三是更加有利于反腐败,便于公众和社会监督。”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朝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首次公开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一个亮点是首次公开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即首次公开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主要的民生项目和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目标、工作情况、评价结果及应用等做出说明。
统计显示,2015年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支出金额约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60%,并已基本覆盖所有新增项目。中央部门绩效评价项目涉及资金约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8%。
据了解,2015年有157个中央部门开展了绩效评价试点。
记者打开文化部2015年度故宫博物院“古建整体保护维修”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详细信息一目了然。
拨给故宫的1.87亿元财政预算到底怎么花掉了?古建整体保护维修项目到底是如何进行的?绩效评价报告均给予了详尽回答。据了解,评价专家采用集中评议和独立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的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4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其得分为93.3分。同时,报告还指出,建议项目单位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避免工期滞后,并提示故宫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有待加强。
同时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文化部共组织对6个项目进行了预算绩效评价,另外5个是“港澳台文化传承”“第十五届‘相约北京’活动”“国家图书馆书刊资料购置”“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经费”“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涉及专项资金5.66亿元。
今年6月,财政部选择了部分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以参阅资料的形式随2015年中央决算报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议,其中,除了故宫博物院古建整体保护维修项目,还有委托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评价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项目,委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评价的口岸电子执法系统运行维护费项目等,涉及科研、文物保护、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收入增幅减少、刚性支出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成为关键问题。此次一些中央部门公开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不光说明钱花在什么地方,还重点评价钱花得怎么样,这说明我们的政府在向效益政府迈进。”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树立了绩效理念,增强了责任意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高效、透明、责任政府的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轩表示,决算发布的是数据和文字,体现的是责任和信心。尤其是绩效评价,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首次公布政府采购中小微企业情况
去年7月,中央部门首次随决算向社会公开了政府采购支出情况,包括政府采购支出总额以及货物采购、工程采购和服务采购金额。
今年,相关中央部门在公开本部门政府采购支出的基础上,公开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的情况,即在公开政府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支出的基础上,首次公开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合同金额及所占比重。
记者在文化部官网上看到,2015年文化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106275.10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66951.49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63%,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7427.49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6.99%。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财政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28990.57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19716.13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68.01%,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1206.68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4.16%。
自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施行以来,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从2002年的1009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17305亿元。按照修订后的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公开政府采购情况,从预算、执行到决算形成全过程公开。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不仅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而且对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反腐倡廉以及推动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王朝才表示。
他告诉记者,需要说明的是,政府采购支出中授予中小微企业的合同金额高,说明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大;但是,合同金额小不意味着不支持或者支持力度小,主要是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其货物或者工程、服务的供应商通常为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不具备实施条件。对不同部门,需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胡怡建表示,公开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的情况是一个进步。以往的政府采购合同更多地授予了大型国企。而关注中小微企业,在政策上一视同仁,体现了公平公正。同时,这也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用实际行动扶持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支持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三公”经费继续下降
“三公”经费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记者在财政部官网看到,2015年度财政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6146.48万元,支出决算为4337.40万元,完成预算的70.5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为3061.72万元,完成预算的72.0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为999.10元,完成预算的68.63%;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276.58万元,完成预算的62.94%。
报告随后还解释了2015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要求,进一步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全年实际支出比预算有所节约;二是受国际关系变化和境外会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由财政部代表国家出席的部分国际性会议和出国谈判、工作磋商等出访任务推迟或取消。还重点解释了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任务增加。
公布的决算数据显示,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中国气象局等部门“三公”经费控制力度较大,实际支出比预算数和上年决算数的下降幅度均达两位数。
据统计,2015年度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53.73亿元,比预算数减少9.43亿元,减少14.9%。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7.44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94亿元,减少1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30.87亿元,比预算数减少3.72亿元,减少10.8%;公务接待费5.42亿元,比预算数减少3.77亿元,减少41%。
胡怡建表示,“三公”经费支出总额及明细金额均比预算数和上年数有所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以及受国际形势、公务用车改革等影响,压缩外事接待,减少公务用车支出。“同时,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确保预算执行到位也功不可没,这些措施也有助于打造廉洁政府。”
“总之,今年决算公开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性化,即回应社会公众诉求,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俞明轩表示,决算集中在同一平台发布,信息完整权威,便于公众迅速便捷了解钱是怎么花的;不仅仅发布数据,还发布绩效评价报告,由平台式向立体化发展,有助于公众了解更多信息。“至于发布中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金额及所占比重、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等,更是体现了民意,回应了社会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李忠峰)